而老盧這時候也開始他們的團建活動。
每天都是幾輛車拉著老頭去北山。
小河邊一字排開。
雖然小河裡的冰還沒有完全化開,可這不耽誤他們釣魚啊。
尤其是水邊,已經化了一兩米的距離了。
這幾天,這幾家家家戶戶的做全魚宴。
煎煮炸燉,胡大貴算是吃著野魚了。
仨孩子也沒少吃。
把盧昌華吃的一打嗝都有股魚腥味。
經過半個月的篩選,還真是篩選出了一百來件東北地區的文物。
其中,有明確指向的,屬於北寧地區的文物有二十多件。
這些文物被一字排開的擺放在長條桌上。
桌子上鋪著紅絨布。
每件文物前都有一個小牌子。
上面寫著文物的名稱,年代,用途等文字,
電視臺的記者們,扛著攝像機前後左右的一頓記錄。
然後這些文物被打包裝箱。
文化局的專員列出了問去清單,雙方簽字交接。
這事在盧昌華這兒就算完了。
文化局這邊可有的忙了。
這些文物運到市裡,首先就得找個合適的庫房。
這幾天,博物館的規劃已經出來了。
建設經費有省裡出一部分,市裡配套一部分。
它就建設在交通路的邊上。
建成中西合璧的樣式。
來凸顯地方特色的同時,也能彰顯現代化的程序。
經費上,沉洋還是向盧昌華開口了。
“昌華啊,博物館是咱們北寧的臉面,凝聚了大家的心血。這建設經費你多少也支援點吧。”
“領導啊,還差多少?”
“現在的博物館都很現代化,可不是建幾棟房子那麼簡單。省裡給了兩千萬,市裡配套了兩千萬,還差一千多萬呢。這個缺口,也只有你們昌和集團能補上了。”
“如果你能全補上,博物館就命名為昌和博物館,作為對企業的回報,你看咋樣?”
“哎呀,領導啊,這可不行啊!”
“怎麼?你不願意?”
沉洋很是驚訝的看著盧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