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行,這是商業機密,不能公開。”
這是其中一家企業的答覆。
而另一家企業則給記者看了付款憑證。
“哎,汪經理,這個數額好像不對吧?”
“哎呀,記者同志啊,我們甲方已經儘量保證撥款了,有時候資金調動困難,只能是有多少先撥多少了。”
當記者採訪到哈市昌和集團的時候,吳霞打電話給王瑤。
王瑤說道:“公開所有賬目,我們沒有什麼不能說的。”
吳霞立即有了底氣。
她對記者公開了賬目和撥款憑證。
證明昌和集團是按照工程進度及時撥付了工程款的,沒有拖欠乙方一分錢。
到了恆建建築公司,他們也只得承認,自己收到了工程款,是公司承接了另一個工地。甲方沒有及時付款,導致這邊拖欠了工資。
“你們公司已經跟昌和集團簽訂了欠薪保證金協議,對此,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嗎?”
“這件事,也是對我們的一種監督和督促,讓我們不能亂來,做事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這也是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一個保證。”
公司老闆面色難看的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讓記者很意外。
“不是說,你們哈市很多人都反對這個欠薪保證金嗎?”
“呃,這就是我們企業的態度。”
這傢伙變臉也是飛快的。
記者說道:“農民工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建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們能不能獲得實惠,是各地經濟發展是否穩定向好的重要保證。
欠薪保證金雖然還不夠完美,可這畢竟是一種嘗試,是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一個保障,也是監督企業合法經營的一種手段。
希望各地政府和企業都重視起來,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央媒的這個節目一播出,瞬間引起了轟動。
各地政府嚴令各建築企業,必須在期限內補發工資,否則就要對企業進行處罰。
哈市建築部門也不再開會了。
直接發出了“哈市建築企業欠薪保證金制度的實施辦法”。
要求所有建築企業,向建築主管部門繳納一筆保證金,存進一個監管賬戶中。
企業合法經營,展開業務時,要懸掛“欠薪保證金繳納證明”,否則不得展開經營活動。
吳霞接到了通知,把恆建建築公司繳納給集團的保證金退回了。
恆建轉存進了建築監管賬戶中。
其他所有建築公司也繳納了保證金,再也沒人反對了。
這筆錢在主管部門手裡,不是交給甲方,他們心裡也平衡了。
就在全國都在為“欠薪保證金”的事忙碌的時候,事件的發起人,咱們的盧昌華同志正帶著老婆孩子在自家的六號地裡,看著聯合收割機收著小麥呢。
今天一大早,盧昌華就找到二洪,他要跟著去地裡看看麥收情況。
“老,老,老闆,地裡怪,怪,怪埋汰的,全是灰,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