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像農業部農機局申請生產許可的時候,農機局的專家大吃一驚。
盧昌華只看到了拖拉機生產上的應用。
而農機專家看到的更多。
很快就有後勤部的專家跑到了昌和拖拉機廠。
參觀了這個新車型。
還親自駕駛了。
當陳立國把這個訊息告訴盧昌華的時候,小盧正忙著跟王瑤造小人呢。
他急急忙忙來到廠裡。
軍工專家一笑笑容的問道:“盧總,你們這個大腳能不能改造成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的鏈軌啊?”
一聽這話,盧昌華心裡一驚。
“我們這個技術還不成熟,尤其是材料工藝也不完善,恐怕無法達到你們的要求。”
為啥盧昌華這麼說呢?
主要是農用拖拉機的大腳是在泥地裡行走,對鏈軌的耐磨性要求不高。
要是裝備到坦克和運兵車上,那它的耐磨性要求就太高了。
它要適應很多砂石路面。
盧昌華知道自己的這個東西完全達不到軍工標準。
要是重新研發,得把他們搞死。
咱只是個拖拉機廠,不是坦克工廠。
面對盧昌華的拒絕,這些專家都點點頭,沒有為難他們。
農機局很快就下發了生產許可證。
盧昌華趕製了三臺樣車,在北寧召開了東三省的新車釋出會。
邀請了各省農機口的領導,專家,還有農機公司的業務人員。
一時間北寧熱鬧了。
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省市電視臺都在大肆宣傳,昌和拖拉機廠新產品上市的訊息。
北寧也湧來了大量要預訂車輛的使用者。
去年,昌和廠的14馬力拖拉機成為很多農民的好幫手。
再加上廣告宣傳和分期付款,銷售量大增,一下就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緊接著,今年18馬力的推出,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
這個車型不僅延續了分期付款的政策,還為很多農民的痛點提出瞭解決方案。
橡膠大腳是選配裝備,可以選裝。
裸車價5萬,選裝增加5000。
在農機公司單獨購買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