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盧昌華也不能只考慮成本,要是真把這些老毛子逼急了,自己沒準就得交代在這兒。
連續的捕撈,讓哈巴羅夫斯克的鮮魚供應很充足。
邊疆區的大老們也鬆了口氣。
為了不讓老百姓造反,吃飽是第一要務,其他的都可以往後放放。
為了讓中國盧繼續給他們打漁,保證食品供應,他們不得不投其所好了。
大老們知道這個中國盧對工廠情有獨鍾。
於是就將軸承廠和電機廠賣給了他。
既能解決一部分行政經費,也能讓中國盧滿意,一舉兩得的事,為啥不幹呢。
這對盧昌華來說,是意外之喜。
當即就買下來,打包運回北寧。
這邊捕撈船連續不斷的進行捕撈,另一邊,盧昌華監督著軸承廠和電機廠的裝置遷移。
一時間,口岸又是車水馬龍了。
北寧市府的領導一臉的笑模樣。
鐵南區連續建設的現代化工廠,讓他們如在夢中。
九月底,北寧地區麥收了。
到處都是收割機的轟鳴。
一車車新鮮出爐的小麥被送進了曬場,在大太陽底下晾曬,去雜去水,裝袋運送到糧庫。
北山農莊的小麥,被一車車的運送到了場部麵粉廠。
第一批新鮮的麵粉被送到了食品廠。
最後變成了一個個新鮮出爐的麵包,走上了供銷社的櫃檯。
就在各地爭搶農時,搶收小麥的時候,盧昌華從蘇俄拆回來的機器裝置被一車車的運了回來。
胡大貴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珠子,嘶啞著嗓子說道:“唉呀媽呀,咋還往回拉呢?!”
“咋的,還嫌多了?”
市府領導一臉興奮的問道。
“忙不過來啊,您也知道,咱們廠房不夠啊!”
“沒事,先運回來再說!”
領導同志看看胡大貴,說道:“還是盧總有魄力啊!”
說完就揹著手,晃晃悠悠的走了。
胡大貴被說的大窩脖。
他當然知道運回來好,可是這配套廠房都來不及建,明年還是個建設年哪!
不說別的,就是廠房建設,這兩年都投入了好幾億了。
北寧的經濟是發展起來了。
可是昌和集團的現金流要乾了。
他也是替盧昌華著急。
“你也別急,昌華心裡有數。”
王瑤抱著盛潔站在胡大貴的身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