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他們把周樹德的攤位當成了免費早點鋪了。
周樹德也不是傻子,他一遍攪拌一邊用俄語高呼訂貨訂貨。
老毛子也是要臉的人,吃了喝了之後,多多少少都頂些貨。
就這樣,一個禮拜的時間,周樹德累計訂貨十萬盒。
順便還訂出去了幾萬箱二鍋頭。
訂單一到,食品廠就忙的不可開交了。
既要抓緊時間生產魚罐頭,又要給進出口公司趕鵝肉罐頭,就問你咋掰開鑷子吧?
“要增加裝置啊!”
這不僅是盧昌華的感嘆,也是胡大貴的要求。
每天二十四小時,三班倒。
員工加班加點的幹,都趕不上訂單的速度。
沉洋接到盧昌華的求救電話,人家正在忙著年終會議呢。
一聽盧昌華還要裝置,就說道:“小盧啊,你現在也不差錢了,就更新一些新裝置吧,那些老掉牙的就算了。”
“我就是不知道哪有賣的。”
“京城就有食品機械裝置進出口公司啊,你去問問吧。”
一聽這話,盧昌華直拍自己的腦袋。
自己重生之後,腦子怎麼上鏽了?
對呀,國營單位肯定有啊。
八九十年代,正是進口先進裝置和生產線最熱的時期。
全世界對我們的封鎖開啟了,只要有錢,要啥裝置沒有啊?
雖然有了一條路子,盧昌華還是直咂嘴。
“領導啊,遠水解不了近渴。我現在的裝置滿負荷運轉也沒法完成生產任務。現在就急需馬上能用的裝置。”
“先在就是有裝置,你有地方安裝嗎?”
“有,有。領導,我還有空著的廠房呢。”
“哦?你小子夠狡猾的。”
沉洋沉吟了一下,說道:“有一套裝置,是哈市商業局下屬單位更新換下來的,堆在倉庫裡準備賣廢鐵呢,你去收了吧。”
“我馬上就來。”
把家裡的事交待給胡大貴和王瑤,他帶著技術員去了哈市。
周樹德下了訂單之後,最大的工作就是催貨。
每天一遍電話。
“瑤啊,救救三舅吧。老毛子都要把三舅當成大鵝吃了。”
“三舅,今天剛發走一萬盒,您別急,每天都在生產呢。”
“你們這生產量也太少了,這樣可不行啊。”
“是是是,三舅,我們正在改進,昌華已經去哈市買裝置了,馬上產量就上來了。”
王瑤每天不僅要應付三舅的嘮叨,還要應付全國各商家的催貨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