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後不久,秦燮就和泰迪熊乘船離去,留下了一個柱形聯絡器,說可以用這個和他聯絡。
根據衛星導航顯示,返回蟊谷鎮的海岸預計還需要10天。
正好用來完成破種流程。
周異也為此請教了小夫和百里公。
百里公說:“破種是光種的二次發育,這種發育是不可控的,需要找到契合自己的要素,再與戰鬥種進行結合。”
“選擇穩定的物質作為要素,能避免戰鬥種異常和失控。”
它的觀點和骨人伍一相同。
溯流者沒有在技術流程中給建議,它做出了更加本質的闡述:“種階是一個選擇的關鍵期,選擇什麼生長要素,就會演化出相應形態。”
“你有兩個方向可選。”
“第一個是追求獨有特性。好處是能擁有特別的能力機制,壞處就是難以獲取同類要素,很難在強度上做到提升。”
“第二個是跟隨普適性。以常見多量的物質作為生長要素,比如沙礫、鐵和冰。優點是很好補充要素,強度提升很快,劣勢就是機制陳舊,同能力者數量很多,成熟的剋制手段也多。”
小夫最後補充道:“不過即使完成了要素賦予,依舊無法做到完全破種,只是出於機體重構的最後一步。還是需要薪丘,才能完成質變。”
周異並不在意。
飯要一口一口吃,先從機制上進入B級生命階段再說。
獨特性,還是普適性?
他本人更傾向於後者。
完成比完美重要。
穩紮穩打是自己的風格。
說到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獲取的大量物質,砂石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周異腦子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
用死光當要素行不行?
小夫說:“這個是不可能的,要素是物質載體。光種需要一種物質作為模版和框架,透過它來開啟二次演化。”
周異又問:“物質要素,那麼各種工具和裝置都是可行的吧?”
“基本上都行……圜流裝置這類純能量結構除外。”
這麼說的話。
周異目光投向了屋內角落的電腦——準確說是電腦桌的抽屜。
他從裡頭翻出一部手機。
“這個行不行?”
“當然可以。看起來像是這個世界上一代文明的產物,具有很高的獨特性。”
小夫提醒說:“不過它本身結構並不簡單,能力效果不明,演變出的要素特性可能會難以預測。你確定要選它?”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