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通把繩子麻利地纏住腰,另一端綁在甲板桅杆底部。
他繼續講道:“兩條繩子,如果一條斷了,另一條也能救命。一定記住,不要偷懶只綁一條。這要確保你們不小心從甲板或船舷上滑下去,也能被拉住。”
“然後是網砂兜的用法,這個很簡單……”
周異遠遠旁觀了一陣。
到底是搞技術出身,袁通對操作流程的細節把控很嚴格。
像是每一條繩子要標記尺寸和距離,系在腰上後,身後留出的距離只能是三臂到四臂之間,不能長也不能短。
使用網兜要沿同一個方向做探撈,並且有準確的時間要求。
他還在甲板上用炭筆標記了站位,讓這些新手能直接站在相應位置上,既不會互相打擾,也能最大限度利用船上空間。
袁通甚至還做了一些死海方面的常識科普,是真想要教會鎮民們。
來學技術的人很多,他們圍著船站了一圈,七嘴八舌詢問一些新手常見的問題。
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還是待遇。
“真的一個月能有6000菇?”
“說6千,就是6千,董事長說多少就是多少,我們廢土開發公司不缺這點。”
“能做一天領一天的蘑菇嗎?”
“我們只長期僱傭,白天,晚上,兩班倒,整個打撈也需要進行培訓,需要一定經驗才能做好。”
“我來!”
“說好了6000啊!我今天就能幹活!”
……
這些無業青少年蜂擁報名。
很快,袁通就以老帶新開始實操,駕船到死海上採集光炱砂。
足夠有競爭力的薪酬是最好的催化劑,一下就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之前晝伏夜出的習慣,也在新需求面前被改變。
冬季白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人類敢走出屋子。
周異看向天空。
這時候天色明亮,沒下雪,只是寒風冷冽依舊。
紅隼號離開後至今已經一整天了,毫無音訊。
——我的訊號要斷開一段時間,不過沒有大礙,等我訊息。
要不是昨天收到無人機的訊息,周異都要懷疑它是不是遇險了。
臨近傍晚,紅隼號終於傳來音訊。
遙控器上彈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