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殺人的人都知道,這樣子殺人真的很爽!]
“
當眾殺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免去了拋屍的煩惱
”
“而且這群人都很配合,躲都不躲一下,不用擔心描邊。”
“說殺就殺絕不磨嘰,沒子彈我就現壓彈絕不玄幻,卡殼我就拋彈主打實際,給你機會你不跑殺的就是你。”
[其實這部片子,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電影開篇,就用英文片名隱藏了最重要的伏筆。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可翻譯為豬、蛇和鴿子。
《周處除三害》故意將“貪嗔痴”的順序調整,也是另有深意的,因為這三者分別代表了其中不同的人物,按出場的前後來排。
陳桂林是豬(愚痴),在得知自己患病不久於人世後,他準備轟轟烈烈去幹票大的,在所有人的心中留名。他對留名這件事的痴念一直很重,開場時就特別糾正自己叫“陳桂林”而不是“桂林仔”
成丞其實很怕大家忽略掉愚痴屬性這個安排,專門做了諸多鏡頭和細節來對“豬”這個意象進行突出。
如果說奶奶最早買的豬圖案粉色手錶只是暗示,那麼最後小美在給陳桂林的衣服貼上“豬”圖案的補丁就是徹底的明示了。
曾經豬手錶只是身外物,後來這個屬性完全“縫”進了他的人生。
由此,也把這個人物與“豬”的愚痴屬性形成一個閉環。首尾呼應,絕就絕在這裡。
“痴”的故事是《周處除三害》的核心主線,剩餘兩者“貪”和“嗔”則是以輔線來完成的。香港仔代表的是嗔(嗔恨),動物為蛇,手臂上也有這種動物的紋身。
尊者代表著“貪”,動物為鴿子。你可以在那本《新心靈舍》的書封面上,以及封底的標誌,還有林祿和背後的文身找到這個特質。
影片裡,成丞飾演的陳桂林明面上是效仿周處去除掉“三害”,實際上整個電影是解了“三毒”。
捨棄貪、嗔、痴,來生再做新的人。
《周處除三害》,絕不僅僅是一部大尺度、獵奇吸睛的犯罪動作片,更在於其值得細品的隱喻內涵!這部電影到目前為止,說是成丞最巔峰的一部電影也不為過!]
“妙!”
“窩草,還有這種角度?”
“這才是真正的好片兒!”
“好牛的分析!”
“商業片天花板!想思考有深度,不帶腦子當爽片也完全可以!”
“非常認同對張貴卿的解讀,很多人說張貴卿是周處,她除了三害,簡直就是搞笑,周處除三害講的是幡然醒悟迴歸真我的故事,如果陳桂林不是周處,那他最後的醒悟就毫無意義。除山中虎,擒水中蛟,破心中賊,這才是成丞想講的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很多答主都在極力誇讚,但也有答主表示了擔憂:
“我看完很喜歡很驚喜,首映口碑也爆了,但後續票房我還真不確定,畢竟這風格挺挑人的,同樣的風格有的人看了能爽到,有的人看了會批評拖沓、枯燥、無聊。畢竟這是一個披著爽片外衣的文藝片,還是挺挑觀眾的”
但是凌晨:
首日票房出爐:
NO1:《周處除三害》,3.1個億!
這個答主這時才發現!
他考慮了電影屬性、受眾、市場等,卻唯獨忘了成丞!
成丞作為頂流中的頂流,這個的名字就值三個億!
PS:求一下票。
PS:推一本好兄弟的書《誰說用邪術就不是名門正派了?》非常好一本書,使我書架收藏。大家走過路過支援一下~放在下面連結了,可以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