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後撤,羅孝手下的人,根本不是擔心別的問題,而是怕自己功績沒了。
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就要說到破陣軍的過往了。
先帝繼位時期,西北其實沒有那麼多軍,更沒有那麼多將軍。一共就定漠軍和破陣軍兩個。
當然,那時候的兩軍人數比現在多少好幾倍。那時定漠派系首領,就是蕭家。而破陣軍的人,就是慕容家的人。
本來因為慕容家的人進入後宮,破陣軍有了反超定漠軍的機會。
可在關鍵時候,慕容家垮臺了。
經此一事。整個破陣軍被重組。大量原本的將領和士卒,都被編入了定漠軍。
那段時間的破陣軍,基本就是名存實亡的狀態。羅孝也是那段時間,迫於壓力投效到了定漠軍中。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先帝察覺到了西北的情況。於是他就對西北軍,進行了大規模改動。
其中定漠軍首當其衝,直接被拆成了三個軍。同時,先帝下了詔令,免去了昔日破陣軍中被慕容家牽連的人。
後續,連著幾條詔令扶持破陣軍。
經過幾年調養,破陣軍算是恢復了一些。可就在破陣軍準備繼續和定漠軍較量的時候。
新的軍團計劃被提上了日程,也是這個時候破陣軍就真正走向了沒落的開始。
原本戍邊的兩軍,第一次拆分後,變成了四軍。
第二次,則是被拆成了八軍。而這次被拆的不止定漠軍,還有堪堪恢復一些的破陣軍。
這次一拆,直接分走了近半的人,導致破陣軍的總人數,從十萬,跌到了五萬。
可這第二次並不是結束,當二皇子來到邊境後,第三次拆分來了。
這次不像前幾次,這次被拆的只有破陣軍。原本只有5W的人數,又被拆走了2W。
定漠軍雖說被拆分兩次,縮水到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數,但8W配置,近破陣軍3倍的數量。讓破陣軍根本無法匹敵。
自那之後,破陣軍坐穩了老二的這個位置。
如果只是單純的老二地位,這對於軍人來說,其實能接受。畢竟在他們下面還有八個軍。但是吧,破陣軍這個老二徒有其表。
軍隊是朝堂的延伸。軍隊有什麼樣的待遇,都和朝廷中代表的人有關。
定漠軍的蕭家,經歷過慕容家之變後,在朝堂中低調了下來。不過,他們還是掌握著比較大的話語權。
定漠軍,以及最初拆分出去的兩軍,是蕭家的嫡系。破陣軍雖說和定漠軍有些關係,但只能算半個養子,所以只要定漠軍和另外兩軍參與的戰鬥中,哪怕出力不多,也能分到最多的功績。
後拆的四軍,本就是為二皇子提前準備的。哪怕撈不到最大的功績,也基本上是第二多的。
在之後從破陣軍拆出去的兩軍,哪怕總人數不佔優,但憑藉主帥是皇室,也能分到不少。
功績就這麼多,這幾個朝中有人的靠嘴分完了。破陣軍這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朝中無人的第二軍,自然只配吃些殘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