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縣,清河鎮。
陸家大宅。
陸文淵坐在書房中,看著從重山鎮送來的信件。
陸妙書站在身旁,安靜的等待著。
安寧縣有三個大家族,楊氏、盧氏、陸氏。
楊氏無需多說,如今已是遼東楊氏。
盧氏不可避免的沒落了,雖然盧氏與楊氏的關係莫逆,這麼多年來都保持著比較親近的關係,但是盧氏連續兩代人都沒有出現可用的大才,哪怕這些年楊氏對盧氏多有提攜,盧氏依舊不如從前。
如今盧氏連個進士都沒有,只有幾個舉人充場面。
不過盧氏那幾個舉人都有官身,都在遼東任官。
雖然都只是縣令、縣丞、主簿之類的小官,但依然算是一個官宦家族。
而陸氏不同,陸氏有陸文淵,現在陸文淵是辭官在家,但他在遼東官場上的人脈絕非一般人能比的。
再說陸文淵可是探花出身,官至布政使,若是他當初不辭官,現在最低也是一個尚書。
如今陸文淵是要威望有威望,要名氣有名氣,要能力有能力,要經驗有經驗,可以說是遼東文官第一人。
楊承業欲要起兵,自然不會忽略了這位表叔。
在楊承業下令準備出征的第一時間,就寫信送來安寧縣,請陸文淵前往重山關主持大局。
沒錯,就是主持大局。
雖然蔣南國已經投靠楊承業了,楊承業也準備重用他了,但重山關太重要了,必須要有一個絕對可以信任的人來幫楊承業主持大局。
陸文淵看完信件之後,捋著花白的鬍鬚沉思了片刻
“你去楊家村一趟,跟楊明輝說一聲,就說我三日後會啟程前往重山關,讓我那些學生隨我一起去重山關!”
回家的這幾年,陸文淵也沒有閒著,經常會跑去楊家村的族學授課,他在楊氏族學中收了三十多個學生。
楊承業要爭霸天下,需要的不只是將士,還需要大量的文官,他那些學生正好合適。
能被他看上眼的學生自然不是庸才,如果正常科舉的話,或許沒有幾個能考得功名,但如果是做官的話,那肯定能把事情辦的妥妥帖帖的。
“好,我這就去楊家村!”
陸妙書立即應道,隨後退出書房,先安排家中的管家收拾行李,準備三天後前往重山關,藉著又帶著幾個隨從騎馬去了楊家村。
其實陸妙書的能力也很不錯,他是陸文淵的長子,一直都跟在陸文淵身邊,幫著陸文淵處理一些公務,經驗十分豐富。
以他的能力,足以擔任一地主官,知府、知州都是沒有問題的。
若是再自己主政幾年,差不多也就能獨當一面了。
除了陸妙書外,陸文淵的次子陸妙文更是已經取得了舉人功名,若不是世道太亂,他今年應該入京趕考的。
楊家村距離清河鎮很近,步行的話,半個時辰也就到了,騎馬更快,一路小跑,不到兩刻鐘,陸妙書就來到了楊家村。
如今的楊家村已然大變樣,早已不是曾經的那個小村子。
說是楊家村,其實更像是一個鎮子,比之清河鎮規模還大,而且楊家村還建造了很多亭臺樓閣,只是建築風格有些粗獷,不如那些大城內的建築精緻。
而楊家村標誌性建築物是文武藏書樓,兩座樓閣足足有六丈高,有七層,並肩而立,在楊家村有點鶴立雞群的味道。
文武藏書樓,顧名思義,就是存放書籍和功法的地方。
裡面有很多經史子集,武道功法,與楊家的藏書閣不同,楊家的藏書閣主要存放武道功法,雖然也有儒家的經史子集,但並不多。
而楊家村藏書樓存放的儒家經典非常全面,並且其中還有很多孤本。
當然,楊家村收藏的武道功法就遠遠不如楊家的,其中只有四部先天功法,也沒有什麼修煉心得。
不過這些已經足夠楊氏子弟使用了,也是楊明輝故意為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