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可以燒化金銀,但不會讓金銀變成灰燼。
這麼多金銀,楊正山自然要將其全部收集起來。
幾天之後,重山鎮的將士將山谷內灰燼翻了一遍,楊正山將搜出金銀的三分之一給了禁軍。
這些金銀原本是屬於遼西百姓的,不過現在它們屬於重山鎮和禁軍的戰利品。
既然是戰利品自然要按規矩辦事。
三分之一給禁軍,三分之一給他麾下的將士,剩餘的三分之一則作為繳獲上繳。
這種事在邊鎮都是有規矩的,雖然有時候份額會因為具體情況不同進行調整,但規矩就是戰利品要先給衝鋒在前的將士們一份。
九月初八。
禁軍將一萬八千多俘虜移交給重山鎮。
戰事已了,他們作為禁軍不宜在重山鎮多留。
所以在移交了俘虜之後,梁儲就下令返京。
而楊正山在接收了俘虜之後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這麼多俘虜需要處理,全部殺了肯定是不行的,連重罰都不行。
因為這些俘虜大部分都是來自重山鎮西路的軍戶,如果重罰他們必然會引起軍戶們的不滿。
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儘快穩定重山鎮西路的局勢,楊正山只是處置了幾個有官職的武官,至於普通計程車卒,重新整編之後,他們依然是重山鎮西路援兵營的將士。
也就在楊正山忙著整編西路援兵營的時候,關於無名山谷之戰的捷報也送到了京都。
一舉殲滅七萬兀良大軍,這可是一場大捷。
其意義不比當初攻克復山城差。
兀良胡族一直都是大榮北方的勁敵,數十年來,大榮與兀良胡族的爭鬥從未停止過。
北原鎮與兀良胡族幾乎每年都會爆發幾場小規模的戰鬥,有時候還會出現參戰人數過萬的戰鬥,不過規模達到十餘萬的戰鬥倒是很少。
像這次一戰殲滅七萬兀良胡騎更是前所未有的。
捷報傳到京都自然引起了一陣喧譁。
兀良大軍覆滅,滿朝文武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他們面對氣勢洶洶的兀良大軍還是很緊張的,生怕局勢越變越糟。
如今局勢翻轉,大家也就可以放鬆下來了。
不過接下來的封賞卻成了朝堂上新的爭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