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陛下的心思不難猜,我大榮的勳貴足有百餘家,除去常平侯府外,基本上都是近兩百年獲封的。”
“受封最多的一次就是百年前的那場大亂!”
說到這,周蘭的聲音壓低了,“大亂之後,德宗皇帝大赦天下,賜封兩公七侯八十三伯。”
“先皇就對此非常不滿,所以先皇即位後只封了皇親國戚,而到了當今陛下,也是延續先皇的遺志,只冊封皇親國戚!”
“這次我們雖然為朝堂開疆拓土,為朝堂解決了東北邊患,但你我都明白東海胡族只是疥癬之病,北地又是苦寒之地。”
“這些並不足以讓陛下改變心意,而且朝堂諸臣也會阻撓封爵的!”
周蘭徐徐道來,楊正山聽的一知半解。如今他對朝堂的瞭解深入了很多,但是他比較不在朝堂上,對很多事情瞭解依舊停留在表面。
至於承平帝和先皇的事情,他更是一無所知。
周蘭說先皇對德宗皇帝大量賜封勳貴感到不滿,這種事別說一般人了,估計就連朝堂上的很多大人都不清楚,唯一像寧國公府這樣傳承百年,久經朝堂的勳貴和世家才能瞭解。
“那真是可惜了!”王彬感到更加失望了。
之前他還只是想升官,可隨著戰果越來越大,他們獲得戰功越來越多,他就起了封爵的心思。
楊正山倒是沒有考慮封爵的事情,他現在還只是個守備而已,遠遠沒到封爵的地步。
比起封爵來,他覺得應該更現實一點,考慮考慮自己接下來會被提拔到哪裡去。
升官那是肯定的,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
以他的戰功,朝堂若是不給他升官,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不過升幾級是個問題。
不過最重要的不是品級,而是能不能充任其他官職。
在大榮,不充任鎮戍將官的衛所武官很難有升遷的機會,頂多就是在衛所內部升遷。
而充任鎮戍將官才有獲得戰功的機會,才有更多升遷的機會。
就如楊正山,他先是松州衛指揮同知,後是安源城守備,但論職權和地位,安源城守備的官職要重於松州衛指揮同知。
正是因為他是安源城守備,才有機會出徵,而像譚景泰,他就沒有機會出徵,只能在衛所裡處理屯田事宜,另外就是協助一下參將幕府的後勤任務。
楊正山有心想問問周蘭對他接下來的官職有什麼想法,但話到嘴邊,他又給嚥下去了。
到如今,周蘭已經無法再幫他安排官職了。
想要幫他活動一下,那就要在京都活動,需要活動的衙門不只是中軍都督府,還有兵部。
或許周蘭不會拒絕幫忙,但這事辦起來肯定會很麻煩。
現在還是先看看情況,若是等到封賞下來,不合心意,再請周蘭或其他人活動也不遲。
然而楊正山沒有想到,他不提,周蘭卻提出來了。
“等回去後我肯定要回京都,我想讓你來接任建寧衛參將!”周蘭看著楊正山眸光閃動。
她有這樣的想法,一是因為相信楊正山,相信楊正山不會讓她這數年的努力荒廢掉,不會讓他建寧衛再變成一灘爛泥。
二是因為她想再幫楊正山一把,讓楊正山再進一步,這應該是她在官場上最後能幫到楊正山的地方了。
以後若是她還想在官場上幫楊正山,那就只能靠寧國公府了,而且僅靠寧國公府還不一定能幫到楊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