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
這裡面涉及到李氏王族,李盛王朝的歷代國王都是由大榮皇帝冊封的,自大榮開國之後,李盛王朝就成為了大榮的屬國。
‘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這是當初大榮太祖對李氏王族的冊封。
三百多年來,李盛王朝一直將大榮視為宗主國,一年三次朝貢,幾乎從未間斷。
甚至除了三次定期朝貢外,李盛王朝還以謝恩使、奏請使、進香陳慰使、進賀使、進獻使、押送使等名義進入大榮朝貢。
可以說李盛王朝是與大榮聯絡最緊密的附屬王朝,同樣大榮也一直將李盛王朝視為自己的小弟,曾多次幫助李盛王朝阻擋外敵入侵。
而如今李氏王族居然被叛軍奪走了王都,也不知道大榮朝堂是個什麼態度。
是幫李氏王族重新奪回王位,還是再冊封一個新的國王?
楊正山捋著鬍鬚沉思了許久,這個問題牽扯很多,大國的利益,皇帝老兒的態度,滿朝重臣的思想和觀念,想要做出決斷估計要爭論很長時間才行。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問題是要不要跟李盛王朝的叛軍合作?
如果從賺錢的角度來說,那自然是合作,一個剛剛完成王權交替的王朝,肯定是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其中的商機肯定有很多,所能賺取的利益也將不可估量。
可如果從朝堂利益上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可能需要更多的衡量。
楊正山琢磨了片刻,對餘通海和孫程說道:“你們先回去將此次在李盛王朝的見聞和李盛王朝的局勢整理成一份卷宗,我先見見那個來自李盛王朝的使者再說!”
“喏!”餘通海和孫程應了一聲,便告退了。
爾後,楊正山派人去將那個來自李盛王朝叛軍的使者請了過來。
一個大概四十多歲的男子,長相倒是沒有特別之處,不過其神態倒是從容不迫。
“李盛王庭議政府左參贊崔洪濤拜見將軍!”崔洪濤不卑不昂的抱拳施禮。
李盛王庭的最高機構乃是議政府,與大榮的內閣很相似,議政府包含左、右議政,品級正一品。左、右贊成,品級從一品,其後是正二品的左、右參贊及舍人等官職。
議政府之下便是六部,承政院等衙門。
崔洪濤是正二品的左參贊,論品級比楊正山高,楊正山只是從二品的定國將軍,而且還是個虛職,而他實職是正三品的騰龍衛指揮使。
再加上大榮武官品級虛高,無論是從二品的定國將軍,還是正三品的衛指揮使,在朝堂上都排不上號。
相比之下,崔洪濤這個正二品的左參贊在李盛王庭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職位。
可是李盛王朝是大榮的屬國,雖然兩國關係親密,並且互相承認對方的功名和官職,但屬國就是屬國,李盛王朝的官員在大榮自然不能以李盛王朝的品級為準。
更重要的是崔洪濤還不是李盛王朝的官員,他是叛軍的官員,雖然叛軍已經佔據了李盛王朝,但只要大榮一天不承認他們的合法性,他們就只是叛軍,不能取代李氏王族。
楊正山坐在主位上,面色平淡的審視著崔洪濤。
敢孤身來見他,說明這個崔洪濤膽識過人。
而看他從容不迫的姿態,也證明他不是個簡單的人。
“你的主子是誰?”楊正山問道。
主子!
這個稱呼其實並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