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瞪著一雙眼睛,又驚又喜的看著楊正山。
而楊明武已經帶著人去搬糧食了。
“拜謝大人恩賞!”老李最先反應過來,連忙高聲喊道。
有他領頭,兵丁們紛紛朝著楊正山跪拜起來。
楊正山讚許的看了老李一眼。
老李也算是臨關堡的人,不過他不是普通的軍戶,他本是鎮標營一個老兵,只因為左腿傷殘,所以就跟著趙遠做一些雜活。
之前臨關堡的重建和難民的安置都是他負責的。
“發糧!”楊正山喊了一聲。
楊明志和楊明武等人立即招呼眾人上前領糧食。
糧食發完,眾人散去,楊正山走進屯堡的官衙。
說是官衙,其實就是四間土胚房子,後面還有一個小院,以及七八間土胚房屋。
前面是屯堡官辦公的地方,後面就是屯堡官居住的地方。
“有沒有黃冊?”楊正山向老李問道。
“大人隨我來!”
老李說著,就將楊正山領到了一間書房內。
書房內的擺設很簡單,一張書桌,兩把椅子,一個書櫃,還有一座暖炕。
老李從書櫃中取出兩本冊子遞給楊正山,說道:“大人,這是黃冊和魚鱗冊。”
魚鱗冊重在田,黃冊重在戶。
楊正山開啟黃冊看起來。
堡內有一百戶人家,但人口卻只有四百三十二人。
這顯然不符合正常情況,如楊家村有八十多戶村民,可人口總數卻超過七百人,平均每戶有八九口人。
不過想想這些人經歷過逃亡,有親人遇難或與親人走散都很正常,楊正山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楊正山快速的將黃冊瀏覽了一遍,又將楊明志和楊明武等人叫了過來。
“明天你們將每戶的具體情況瞭解一下,每戶有多少人,年齡多大,有沒有讀過書,習過武,有沒有其他特長,比如針線、廚藝、編制等等。”
“瞭解的越仔細越好!”
“喏!”楊明志和楊明武等人齊聲應道。
來到臨關堡,楊正山就明白,他要做的不是練兵,而是扶貧。
本來他以為有周蘭給的那十車糧食就足夠了,可現在看來他之前想的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