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ore高登·摩爾和robertnoyce羅伯特·諾尹斯離開快捷半導體公司,決定自己創業,他們原本希望新公司的名稱以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noyce命名,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註冊,不得已,兩人以ironics積體電路兩個單詞的縮寫inter命名為公司名稱。
安迪·葛洛夫當時在仙童公司擔任實驗室副總監,由於表現出色,深具潛力,被摩爾招攬,進入英特爾公司,成為第3名員工,擔任研究和開發部門的總監,1976年,出任英特爾營運長。
英特爾公司隨著個人電腦普及,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英特爾開發微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網絡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包括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
自從1987年格魯夫接任總裁以來,英特爾每年返還給投資者的回報率平均都在44以上。
1997年月21日,格魯夫取代摩爾成為新任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去年全球80%的電腦裝配的都是英特爾的cpu,利潤高達60。
英特爾公司nasdaq:intc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市。
198年,英特爾在京城設立代表處;1994年,在京城成立了英特爾構架開放實驗室iadl;1994年11月,位於滬海張江高科園區的英特爾晶片測試和封裝工廠破土動工。
1997年,英特爾公司在全球售出了大約1億塊cpu,加上主機板等銷售,總收入21億美元,比1996年208億美元增長20;淨利潤69億美元,比1996年2億美元增長33,研發資金投入11億美元。
英特爾把賺來的錢用來修建新的電腦晶片製造廠,每9個月就會讓一座新的晶片生產廠或裝配廠拔地而起,一座180nm製程工藝的晶片製造廠耗資約20億美元,為下一輪角逐積蓄能量。
英特爾cpu的研發和生產無縫對接。
聯想集團1997年賣了39萬臺電腦,加上其他收入,一年的總收入只有7.6億美元,淨利潤946萬美元。
前世,在電腦cpu領域,舉國之力追趕了二十多年也沒有追上英特爾公司,社會輿論就將責任推到柳專志和聯想集團的身上,說什麼當年要是聽倪光蘭的建議,投巨資研發經費研製聯想cpu和聯想主機板,如今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這對聯想集團極不公平,一群人完全是睜眼說瞎話,各方面也不表態,正好轉移目標,推卸自己的責任。
“在格魯夫先生的領導下,inter公司日新月異,還要不要國智半導體研究院活下去?”
3月26日,inter公司宣佈,第二代pentiumⅡ研製成功。
3月28日,孫健帶著餘建國、向冬萍、畢曉雲、劉宏宇等人來到英特爾總部,同董事長格魯夫見面,他這次親自來預定10萬套英特爾公司生產的第二代pentiumⅡ和主機板,包括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伺服器cpu和主機板,不僅從格魯夫這裡拿到最先進的cpu和主機板,還希望拿個優惠價。
餘建國和劉宏宇都沒有這個面子。
為了國智電腦公司的快速發展,低調的孫健不得不親自出馬。
雙方多次見面,雖然年齡相差30歲,但孫健和格魯夫惺惺相惜,在一起總有談不完的話題。
“孫先生,國智半導體研究院在後面緊追不捨,我們不敢停歇!”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