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你怎麼在這?”
沿著鋼紅二街漫步,思緒萬千,孫健不知不覺的穿過鋼城六路,向江鋼三中的方向前行,等到了江鋼三中,再轉回來,弟弟就差不多下晚自習了。
一群穿著西裝短褲或裙子的高三學生,大多戴著眼鏡,揹著書包,從江鋼三中的校門走出來,三三二二結伴而行。
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孩突然驚訝的喊道,認識的學生停下來,朝孫健這邊瞄了過來,端莊秀麗、溫文爾雅的劉悅怎麼這般激動?
切!一個瘦長的男孩子,與他們的年齡差不多,揹著帆布書包,不是他們三中的同學,極有可能是隔壁五中的高三學生,提著一袋滷雞蛋,專門來找劉悅的?
滷雞蛋的香味在空氣中飄蕩,對於八點半才放學回家吃晚飯的學生來說吸引力巨大,肚子不爭氣的叫了起來。
“劉悅,我剛從鋼城碼頭下來,突然想接一下順順?來,吃二個滷雞蛋!”
順順就是孫健的弟弟孫順。
孫健不容分說,拿出二個溫熱的滷雞蛋塞到劉悅的手裡。
孫健前世與劉悅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三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初中三年,他班長,她文藝委員,配合默契。
兩家住在相鄰的兩棟樓上,父親都是五八年從湘省農村招工進的江鋼,老家就隔著一條小河,聲音大點,對面就能聽見,孫父和劉父沒有結婚之前還一起騎腳踏車回過老家,有一人回家探親,另一個人就搭點錢和東西給父母。
孫健和劉悅十二歲時,兩家還一起結伴乘車回故鄉,同去同回。
孫健是六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的,劉悅是六七年六月七日出生的,孫健大劉悅一個多月,兒時常常睡一個搖窩,吃過雙方母親的奶水。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最後沒有走到一起,與孫健當初讀衛校,劉悅後來上江城大學有密切的關係,接觸的世界不一樣。
要是二人一同上高中、讀大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雙方父母親上加親,心滿意足,劉悅也不會離婚,孫健也不會早死。
命中註定!
江鋼從五五年十月開始上馬,五八年九月開始投產,老工人除了李首長手下一個師的轉業復原軍人和鞍鋼支援的技術人員及家屬外,再就是從全國各地(鄂省、湘省和豫省為主)招收的農家子女。
江鋼建好後,偉人沒有忘記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犧牲的湘省老鄉,招工指標從中央下到湘省,下到地區,下到縣,再下到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大隊按照符合條件的人員上報。
偉人也沒有想到,老鄉們不願意背井離鄉,但老人家高瞻遠矚,知道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是造福子孫的好事,囑咐湘省各級領導和幹部上門,耐心做群眾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