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班長乾一杯!”
馬多利站起來提議。
“為班長乾杯!”
大家站起來,一起舉杯,對孫健同學更加信服,他已被班主任指定為臨時班長,沒有必要花一個月的工資請客,一飲而盡。
一瓶啤酒能倒四杯左右,一人平均一瓶半,六杯酒左右,推杯換盞,一下子就報銷了,大家興致正濃,意猶未盡,但看見請客的主人、孫班長已經盛飯、泡湯,大口吃了起來,也紛紛拿起碗盛飯,泡上肉湯,大口吃了起來。
大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農村一個月吃不上一頓肉,在農村中學住宿,窮人家的孩子自己帶一個星期的鹹菜,華醫大的飯菜比家裡的好,學校的油水也滿足不了身體發育的需要?每天處於半飢半飽狀態,這種吃大餐的機會一個學期都遇不到一回,風捲殘雲,滿桌的雞鴨魚肉被一掃而空,連肉湯都被倒進碗裡,吞進了肚裡。
孫健同學也吃了二大碗飯,吃飽了肚子,他怎能不知道?大家還想喝酒,就是再來二箱啤酒和一桌雞鴨魚肉,也能喝光、吃光。
從物質短缺時代過來的年輕人,能像孫家吃飽肚子的家庭不多。
孫父孫母有一百八十多元的收入,孫家一週也只能吃三頓肉(週六晚餐,週日中餐、晚餐),月底煨一次湯。
這個時代,有幾人願意花費一個月的工資請一群剛認識的同學吃頓大餐?
孫健非常夠意思了!
當班長對他來說,純粹浪費寶貴時間,沒辦法,已答應王薇。
到時沒有王薇承諾的一位教授的舉薦信,憑孫健如今的本事,也能得到三位外科教授的舉薦信。
錢是賺來的,沒有義務幫助貧窮的同學,願意幫助,也是境界,不會被道德綁架。
出錢幫助貧困的同學上完大學,被校領導知道孫健在外面做生意就掉大了!
雖然校規沒有規定學生不能做生意,但不務正業跑不了,免試推薦碩士的名額將泡湯。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人窮志不窮!
貧窮是一種苦難,也是一種磨礪。
這個時代,有國家助學金託底,貧困生一日三餐沒有問題。
天天吃肉,那是共產主義生活!
“李主任,王教授,王老師,你們慢吃,我們走了!”
“王老師!”
……
孫健同學帶著同學魚貫而出。
“媽,我猜對了吧?孫健離開時,還會跟你們打招呼,但其他學生只會跟我打招呼,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