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端粒體的延續修復?
陸毅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癌症抑制藥物誕生到現在也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花在上面的錢也有百億了,不過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決定端粒體長度的基因段找到了,但在不明確人類基因圖譜所有資訊之前,根本不敢透過基因編譯的手段對這一段端粒體基因進行改造。
而不改變基因,只透過後天補充端粒體的方法又遲遲沒有進展。
因為不比普通缺少微量元素或者普通的基因缺陷,比如某段基因有缺陷導致某種蛋白質人體無法合成,那可以透過口服或者注射這種蛋白質進行補充的方法。
可端粒體不同,說它是細胞物質也行,說它是基因載體也行。
端粒體存在染色體的兩端,它的作用主要是穩定染色體,防止染色體之間的末端連線。
當細胞多次複製,細胞燃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體長度也會越來越短,從而導致染色體逐漸不穩定,最終失去分裂複製的能力。
也就是說,生命的壽命到限,不是染色體基因自身的原因導致,而是維持染色體穩定的端粒體導致。
只有穩定的染色體基因才能進行分裂複製,而端粒體的丟失,卻導致了染色體發生不穩定。
陸毅翻開手中的資料和實驗思路看了一會兒,發現在不用系統輔助的情況下,學物理的他對這些生物領域的資料公式和專業用詞根本看不懂。
不想浪費積分,陸毅只好對周穎詢問道:“這個端粒體的延續修復是透過基因改造實現,還是後天補充?”
“後天修復。”
周穎解釋道:“這是從牧巴人的生物克隆技術上得到的啟發,他們的克隆技術並不需要原細胞,而是有基因圖譜就行。
在獲得了基因圖譜後,他們的生物技術可以直接培養出相應的原始細胞胚胎,然後再培養成生命胚胎,最終完成生命的克隆。
原始細胞胚胎都能培養,那包含在裡面的端粒體也肯定能修復補充。”
“既然牧巴人能修復補充,為什麼他們的壽命並不是無限?”
陸毅提出一個疑問,在不借助系統作弊的前提下,在生物領域上0個他摞一塊也都要被周穎吊打。
“不知道,這需要經過實際觀察實驗才能知曉,而且牧巴人自然壽命就很長,萬年的壽命,他們從發現基因到文明滅亡也還不到萬年。
自然死亡對他們的威脅並不大,再則他們的慾望比較淡薄,所以對提高壽命的需求並不大,傳承號留下的生物技術也沒有提到修復端粒體的想法。”
周穎搖搖頭,萬年的自然壽命是人類望塵不及,要知道人類把部落文明算上,也不過萬年時光。
也就只有人類現在普遍不過百年,多也就百出頭的壽命,才會對提高壽命有這麼迫切的需求。
“既然是牧巴人的生物技術,那意味了其他人也能夠知道?”
陸毅皺著眉頭問起另一個問題,牧巴文明留下的科技樹是全人類各國共享的,雖然人類聯邦的成立已經是必定的趨勢,但在前期還是國家時代。
這樣一份獨享的端粒體修復技術,和一份共享的端粒體修復技術,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最起碼在人類聯邦真正統一之前,這一份端粒體修復技術能給明日集團帶來足夠的利益,能給華國在未來聯邦的局勢帶來更大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