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名實驗物理工程師走過來對陸毅說道。
“3座大型引力波天文臺準備完成沒?”
陸毅問了一句,這是驗證鐳射能量陣列對時空影響,一般儀器根本無法探測到試驗結果,只有大型的引力波天文臺才能夠檢測到。
“已經準備完成,充足的計算資源會第一時間對檢測到的引力波資料進行分析。”
“那行,啟動試驗吧。”
“是。”
所有的準備工作準備就緒,試驗啟動按鈕按下,透過衛星通訊指令傳送到太空的鐳射陣列平臺,澎湃的電能從核聚變反應堆中洶湧而出,配置的超大容量電容如鯨魚吞水般不斷吸納儲存著這一個龐大的電能。
46.7秒!
電容充能達到極限,閥門開啟,澎湃的電流湧向超高溫鐳射發生儀,黑暗的星空中突兀地亮起了一顆紅色的太陽,光芒以某個特殊頻率在閃爍,看起來很是絢麗!
太空中發生的一切透過大量的高畫質探頭清晰地展現在羊城實驗室中的陸毅等人面前,只是陸毅他們並沒有看這絢麗的鐳射,而是緊緊看著3座超大型鐳射干涉儀反饋的資料。
為了辨別資料的精準性,3座引力波天文臺1座距離鐳射陣列平臺不足30千米,第二座距離280千米,第三座距離3900千米。
3座天文臺分割3方構成3角定位,不等的距離能讓資料更有對比性,更精準地確定試驗情況。
超算在快速分析引力波天文臺最新反饋的資料,張晴根據分析運算的情況,也是不時用鍵盤輸入一個個算式資料來配合超算的分析。
不到3分鐘!
造價超過一億的超高溫鐳射發生儀報廢。
一個多小時後,大螢幕上不斷閃爍的引力波檢測資料逐漸平息,張晴深深呼了一口氣,列印出一份資料分析報告走到陸毅身邊。
“重複對比分析了3座引力波天文臺的資料,確定超高溫的鐳射對時空造成了影響,並且時空受到的影響波動,隨超高溫鐳射陣列的頻率變化而變化。
能量檢測的分析結果顯示,在這過程中鐳射能量發生了未知的消耗丟失。
單位時間內丟失能量和檢測到的時空引力波強度成正比,確定丟失的這一部分能量在某種未知的物理機制下,被轉換成引力波能量......”
“這兩個現象表明我們的研究方向是正確,接下來只要不斷完善能量的頻率變化和能量陣列的結構,我們就能實現對時空的有序控制!”
張晴講述的聲音很平靜,但熟悉瞭解她的陸毅和林夢卻是聽出了在平靜的話語下,蘊含了激動人心的喜悅。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