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不一樣了,可控核聚變的突破讓我們擁有相對現階段近乎無盡的能源。
從今天開始,我們養得起!
我們可以把以前養不起的科研專案重新啟動,我們可以把那一位位埋沒的人才重新發掘起來,我們的科研人員也不用再為了一點兒科研經費去費勁心思的拍馬屁討好投資人,這不是他們的工作!
他們只需要安心的做自己的研究,做自己喜歡的研究,用自己的天賦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大腦,去化作為這個文明最根本的推動力。
大家用的手機,用的電腦,用的各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穿的衣物等,哪一個不是研究員研究出來的?
甚至連大家吃的糧食蔬果肉都少不了科研的力量在裡面,科學家培育了更高產量的糧食,研製出更高效的化肥,發明出更好的生產工具等。
當我們的科研力量從成本限制,從資源限制中被解放出來,你能想到的各種生活改變,甚至你不能想到的生活改變,它都會出現。
這才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這才是文明根源性的改革。”
“我看到了大家眼中的激動,看到了大家眼中的憧憬,大家可能現在都在絞盡腦汁的在想,如果這樣的畫面真的實現,那該是怎樣的?
我也看到下面我的一群同行,這些辛苦的科研人眼中的感同身受,看到了他們以前的委屈跟無力,畢竟這世界上像我這麼有錢的科學家還真是少見,他們都為了經費低聲下氣過,為了研究資源唾面自乾過。
當然,我也看到了疑惑和質疑,認為我說的都是荒唐言語,純粹謬論,只不過受限於大家群體的情緒,受限於我的地位跟資本,這些疑惑和質疑並沒有說出來。
沒關係,有質疑可以說出來。
這位大哥,我看到你欲言又止的樣子,來,請忽略我的身份,說說你不同的看法。
雖然我有錢,不過我認為我還是一名科學家,一名可以接受否認跟質疑的科學家。”
陸毅目光在臺下掃了一圈,最終定位到一名華國的青年研究員身上。
在陸毅伸手指到他的時候,臺下幾名中大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走過去拿了個話筒給他。
“陸總工,我對您預料的未來沒有反駁的意思。”
這名青年研究員遲疑了下,說道:“我只是覺得您預料的未來太過完美了,可控核聚變的突破帶來的是能源型質變,但物質資源呢?
文明的發展單有能源還不行,物質資源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項,一些稀缺的物質元素並不是能源突破就能夠解決的。”
“資源的問題並不是難事,我想作為一名研究人員,物質的基礎構成,質能的轉換想必理解起來沒有問題吧。”
陸毅用簡單的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那資源成本呢?”
年輕研究員接著問道:“就算我們能透過各種化學反應獲得我們想要的化合物,甚至技術更進一步能透過裂變或者聚變從原子核重組層面獲取到我們需要的單質元素,但這個成本問題要怎麼解決?”
“考慮的很周全,但你卻只是從單純的一名科研人員,從一名科學家的思維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陸毅笑了笑,認真說道:“我一直都在提倡,我們科學家考慮問題不單要從科研技術層面去考慮,更是應該要結合人性因素,結合社會因素去更加全面的考慮問題。
這一個答案,在大學的馬哲課本上。”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