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老道,整個大唐之中,能夠有能力清除殿下身上紫微帝氣,讓殿下走上修行之路,也就是那麼寥寥數人而已或是李淳風李道長、袁天罡袁道長、終南山的雲中子亦或是大慈恩寺的三藏聖佛老道雖然自負也有些道行,但在面對紫微帝氣的時候,也是束手無策。”
“故而這一禮,老道當然受不得。”
張果老的話,李茂尋來的那些修行之人,也跟他提起過但這些人,又有哪一個是他能夠請得動的?
也有人建議他離開大唐,或是去西洲亦或是東洲碰碰運氣,畢竟此二洲的修行環境,還是要強出剛剛起步的南洲的。
但李茂顯然還不想離開大唐這個舒適區,誰知道西洲與東洲之中會有怎樣的危險,一旦有個什麼萬一,連個救他的人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死在外邊兒都沒人知道。
這也是他的脾氣,越來越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這邊見張果老與許敬宗被一個李茂糾纏住,法海便分出神識進入到了壽春城內,想要看看壽春城內的百姓,對於這李茂究竟有怎樣的評價。
結果也是不出所料。
李茂的風評在壽春可以說是差到了極點,上一個在壽春名聲這般狼藉的,似乎還是“袁術”。
甚至都不用法海刻意去收集,百姓們的隨口閒談,三句之中倒是有兩句是在罵李茂的.甚至還聽到有人說,貞觀大帝明明英明神武,怎麼會有這樣的子孫?
這時候就有人解釋,“李茂是太上皇的侄兒,他的父親是太上皇的弟弟,徐王李元禮可不是太上皇的骨肉血脈,莫要將這樣的屎盆子扣在太上皇的身上。”
“可徐王李元禮也是難得的賢王啊,乃是當朝司徒怎麼能生出個這麼畜牲的兒子?”
“這可就不清楚了不過聽聞當年徐王殿下久任地方,經常不在家”
“嘶——”
說這個,那大家可就不困了。
然後大家興致勃勃的聊起了相關“八卦”,基本上都是圍繞李茂是否是李元禮的親生兒子所展開。
有人提出疑問:“如今不是有那麼什麼紫微之氣能夠辨別麼若淮南王不是徐王的兒子,他的身上豈會有紫微之氣?朝廷也不會封他為郡王吧?”
不得不說,此人的角度確實刁鑽,似乎是精準破題一般,讓大家適才的討論,都成了空談。
但顯然此地還有高手,其人根據對方之言,給出了另外一個猜想,“如果那人也是李氏皇族呢?”
“這”
無疑是一言開啟了新大陸,重新喚醒了大家的活力,場面變得再次熱鬧了起來,到處都是快活的氣氛。
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這裡畢竟是天高皇帝遠,如果是在長安城中,那些皇親貴胄不敢在天子腳下肆意妄為,可在地方上.大唐的王爺們,經常是有著不小的實權的。
不論是執掌兵權,還是經絡州府那都是常有的事兒。
而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也是因為李世民的存在,完全能夠壓服這些李氏皇族否則,尋常的帝王還真不敢將他們都放出去。
畢竟諸侯王聯合造反,似乎歷朝歷代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尤其是剛開國的那一段時間裡,最是容易引發。
甚至還有這樣一個猜想,如果當年不是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悍然出手,而是當真等著太子李建成繼位之後.那麼恐怕大唐逃不過這個規律。
但其實也差不多,玄武門之事.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也算是李世民發動了叛亂,只不過他成功幹掉了大哥李建成,還迫使自己的父皇退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
他成了書寫歷史的勝利者。
如果反過來,史書上恐怕就會如此記載,“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於太極宮北宮門之玄武門,發動叛亂,欲截殺太子李建成,因事洩露而失敗被殺。”
如此一來,也算是諸侯王叛亂造反了。
或許會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會是這樣的發展歷程,但是在這個世界之中,並不存在這樣的狀況。
壽春城中的百姓,對於淮南王李茂那顯然是沒有一點辦法,不過這幾年他們的日子也確實好過了很多,並不似以往那些艱難否則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編排李茂的身世來發洩解悶。
若是放在以往,但凡被李茂的狗腿子聽了去,那下場可不是一般的悽慘。
李茂最近之所以收斂,當然是因為李世民剛剛處理了一批不聽話,且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的諸侯王連自己的親哥哥與親弟弟都能下殺手,他們這些王爺們,當然不會相信自己犯了事情,就能夠在李世民的手上活下來。
再親能有一母同胞的兄弟親?
這也是李茂躲在八公山中的原因之一,他怕自己忍不住對那些百姓們動手,因而被不知道藏在何處,就等著抓自己痛腳的內衛亦或是不良人抓住,到時候恐怕不用太上皇動手自家老爹就能把自己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