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檢法師,並非是西洲人士,而是出自神州,乃是西晉末年彭城人甚至可以說,這位法師是中原第一位比丘尼。
圓寂之後,飛昇西天極樂,正式成為靈山眾比丘尼中一員,自此便在靈山修行。
當年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結束,離開靈山返回大唐時,曾經在天竺國主持“無遮大會”,她正是其中的一位聽道者,並且一路跟隨三藏法師回到大唐。
而在三藏法師建立唯識法教之後,當時從靈山追隨而來的諸多羅漢以及比丘、比丘尼都選擇加入唯識法教,淨檢法師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唯識法教的佛法人人可學,但想要正式拜入大慈恩寺,更或是三藏法師門下,那可就太不容易了。
這位淨檢法師因為佛法高深,也是少數通曉靈山藏經閣所有佛經的一位高僧,大慈恩寺自然不會拒之門外但她也只是加入了大慈恩寺,並沒能成為三藏法師的弟子。
主要也是三藏法師對外宣告過,說他已經不收徒了,因此能夠加入大慈恩寺,便已經是天大的機緣了,雖然不能成為三藏法師的弟子,但她作為大慈恩寺的一員,自然是可以隨時向三藏法師請教佛法的。
也正是她拜入大慈恩寺沒多久,李世民便選擇閉關修行,閉關之前特意來到大慈恩寺,來請動了這一位淨檢法師,請她作為皇家感業寺的住持,坐鎮感業寺。
淨檢法師一開始其實並不同意,但李世民說幫她將當年的道場竹林寺重建;二來又說這大慈恩寺中都是僧,只有她一位女尼,或多或少有些不便
淨檢法師在稟明瞭三藏法師之後,且得到了三藏法師的準允,以及“可以隨時辭退,返回大慈恩寺”的囑咐之後,便答應了李世民所請。
三藏法師的話,是當著李世民的面說的。
李世民對此並沒有什麼異議,而且在這方面,他也沒什麼立場反對。
這武才人在剛入感業寺的時候,還有一位蕭才人也在一同剃度.只是這位蕭才人一直在哭泣,她是沒有地方去,並非是真心想出家。
同樣境況的的妃子,其實也還有不少,蕭才人鬧這一出,屬實是把現場的氣氛攪擾的頗為傷感,一同剃度的妃子紛紛落淚。
唯獨武才人大笑不止,似乎跟這位蕭才人故意對著幹.這位蕭才人每哭一次,武才人就大笑一陣。
如此迴圈了五次。
這邊的異象,自然是驚動了淨檢法師,她向一旁負責剃度的弟子尋問清楚了情況,而後看向了武才人,好奇問道:“你為何發笑?”
武才人也是“經常”去大慈恩寺的人,自然這位淨檢法師是大慈恩寺中唯一的一位比丘尼,可見其佛法是得到了三藏法師認可的,她自然不敢怠慢,便將自己心中想法如實相告:“何哭?頭猶存,萬事皆可。”
“善。”
淨檢法師點頭道:“施主好氣魄,不似尋常人物。”
“且拿剃刀來。”淨檢法師對身旁弟子說道,“此等人物之發,不是爾等可輕動,貧尼親自為她剃度。”
說完這一句,淨檢法師向眾人說道:“若非真心落髮者,便不用剃度了,日後且在寺中帶髮修行.若有開悟之日,再剃度出家不遲。”
果不其然,淨檢法師此言,雖不能讓她們嬉笑開顏,但終究是止住了悲相。
唯獨武才人稍愣了一下,她好奇看向了淨檢法師,詢問了一句:“法師怎麼不問問我,是否真心落髮?”
“南無三藏聖如來。”淨檢法師雙手合十,看著武才人道一聲:“敢問施主,可是真心落髮修行?”
武才人思索片刻之後,面色神情轉圜不斷,最終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卻是長嘆一聲:“且先剃了這三千煩惱絲罷。”
淨檢法師微微一笑,道:“施主可是剃髮而不出家?”
武才人又思索片刻,道:“三界從此再無武媚娘,還請住持賜個法號。”
淨檢法師似乎早有準備,“那便喚作明空吧。”
“弟子明空,拜見師尊。”明空躬身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