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說的是實情。
就當年天庭那個破落的那個情況,他們兩個看了都想要扭頭返回紫霄宮,繼續去做道祖的道童。他們兩個也是初上任,看著幾乎破敗成一片,甚至連凌霄寶殿都搖搖欲墜
那時候正巧有一條“妖龍”作祟,玉帝直接拔劍斬了他的龍頭,將他的龍珠取出來,用來鎮壓凌霄寶殿。
還順手抓了一條三首蛟上天,讓他盤在凌霄寶殿上,看管龍珠.
這讓蛟龍守著一條真龍的龍珠的事兒,正如玉帝讓猴子看管蟠桃園的決策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時的是,這三首蛟當真忍了幾萬年時光,就老老實實盤在凌霄寶殿的柱子上.而那猴子,從入院子的第一天起,這嘴就沒停過。
而就在王母娘娘回憶往昔的時候,又聽玉帝接著說道:“其實在姬發立周,天子治世之後,人間各地山神,還是有著不小的神權在身上的.只是那太行山的操蛇神做事太過分了,還遇上了愚公這個硬茬子再加上此事不僅引起了玄都大法師的不滿,就連火雲洞中的人王們也對此十分有意見.”
王母娘娘聽後,也是無奈搖搖頭,“畢竟當年那些山神見了人家的人王們,都是要行禮拜見.操蛇神仗著是你的親信,再加上沒有親身經歷過人王時代的磨礪.對於人族,始終保持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讓人族以活人祭祀這種事情,他都能做得出來也不怪玄都與人王們生怒,你處置他,也是咎由自取。但卻因此連累了別處的山神權柄.”
“為了保持與人族的合作,以及讓火雲洞中的那些怪物們平息怒火,即便是朕.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與讓步。”玉帝擺擺手,表示自己也並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而天庭權柄,真正在人間失效,其實源自始皇帝嬴政這個狠人,破山伐廟。
拜神仙可以,但拜什麼神仙.朕說了算。
除卻這一次,還有大賢良師張角,帶著黃巾軍起義,要推翻大漢帝國.更是人間修士,正面對抗天道神權的又一典範。
修士不涉朝政,天子治世之後的修行界共識。
原本張角下山,只是想要救治黎民百姓.但在看到百姓們在這腐朽的漢王朝統治之下,過得竟是如此悲慘時,他的良心就過不去了。
但劉秀立下的大漢王朝,畢竟是傳承著最存正的紫微帝氣,氣運之深厚,絕非他一個小小人間修士能夠抗衡。
甚至還遭受到了天道的反噬。
但其在臨死之際,捨命斬龍氣.但大漢畢竟是大漢,氣運並未曾就此消散,反而是分落四方。
故而漢末形成了諸侯割據的局面,最後這些氣運透過不斷的吞噬與合併,最終達成了天下三分。
至於大賢良師的作為,究竟該如何評判.便也自有後人評說。
但玉帝是在張角神魂彌留之際,同他有過一番交談的,而張角自述:“貧道就是一個凡人,除了在修行上有些天賦之外,別的方面,那就是資質平平.至於行軍打仗,治國安民,更是一竅不通。”
“陛下問我,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長生道果不把握,卻偏偏要做這以卵擊石,與天抗衡之事?”
“或許陛下更應該問問,為什麼人間的百姓,會變成這幅模樣”
“至於貧道,只是想要試著,讓他們能夠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雖然是修行者,但終究是個人力有不逮呀。”
對於那些跟著他“起義”,卻慘死的大賢良師是這樣說的:“為自己爭命而死,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難道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還有更好的選擇麼?”
張角最終是帶著遺憾,消散於三界的.
而玉帝,也想要看看張角拼命為下界人族爭取來的改命之機,最終會是怎樣一個結果。
可這一等.就讓他看到了諸侯亂戰、三國鼎立以及司馬氏篡位立晉朝之後的五胡亂華這魏晉南北朝的亂象,一直持續了三百年。
玉帝其實也很知道,如果張角知道自己那一劍斬下,卻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是否會覺著後悔,若是再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是否還會有同樣的選擇?
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族也確實代有才人出世,終究是隋帝楊堅完成了南北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