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昉是名門出身。
父親蘇轍也就是三蘇之中的小蘇學士一生娶了兩個夫人,但也有兩三個小妾。蘇昉的母親趙氏是蘇轍生前最後一個侍妾,有幸生下了蘇昉。
蘇東坡死後蘇轍的仕途達到了頂峰,領大學士頭銜做到了門下侍郎尚書右丞的官位,可謂是位高權重。
但三蘇的風骨卻不是宋徽宗時代的貪官汙吏所能比擬的,所以並沒有積攢下億萬家財。蘇軾蘇轍兄弟死後也葬在了中原並沒有迴歸故里。蘇氏的後人則為了避開汴梁的腌臢漩渦舉家遷回了四川。
蘇昉由於是庶出並不受家中重視。母親因為是汴梁人士不捨離開故鄉,便求告家中的主母想帶著蘇昉留在東京汴梁。蘇氏家風開明,便也同意了。只是留下的財產未免就少了些,一間小院些許錢財、蘇昉母子兩個連個僕人都沒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靠母親趙氏的私房錢和出租後院取些房租過活。
蘇昉開始還被一些有心的權貴看重,但文采一道卻是太吃天分了,蘇昉竭盡全力也只是中人之資二十多歲只得了個秀才功名,接著便接連落榜名落孫山。埋首苦讀學業無成讓蘇昉很是哀愁、以至於還未到三十歲就顯得有些蒼老。或許也有高官權貴不想再看到蘇軾蘇轍這般的正直之人上位了吧。
宋文看重的,是蘇昉身後一個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人!一個身份特殊、也讓無數人敬畏甚至是痛恨之人……
梁師成!
梁師成原是宦官賈詳的書藝局雜役,“慧黠習文法,稍知書”。後得宋徽宗信任為皇帝草寫詔書,“凡御書號令皆出其手”,得以列名進士籍。後升作晉州觀察使興德軍留後。最後提拔至開府儀同三司、少保,官至檢校太尉,時人暗稱為“隱相”。王黼對梁師成如子敬父,稱之“恩府先生”。
現在的梁師成,已官至檢校太傅!真是如日中天之時,童貫與其相比也遜色許多。但這梁師成,卻一直以蘇氏遺子自稱,他的母親當年就是蘇東坡為後人所詬病的遠遊贈妾之事的主角……
蘇軾把自己的侍妾送給了鄭姓好友,而這個侍妾過了不足十月就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正是梁師成……
牽強附會也好,確有其事也罷。總之這件事被梁師成自己曝光之後居然就被時人預設了下來,為此宋徽宗甚至對梁師成更加信重了。
蘇轍還在世的時候,梁師成甚至對自己的管家說過,如果小蘇學士需要用錢,一萬貫以下的用度不必問我、直接支取即是!可見梁師成無論真假對蘇氏一門還是善意十足的。再加上他曾經幾次三番為所謂的先父蘇軾平反、讓被禁絕的蘇氏詩詞得見天日,有一些文人也對他頗有好感。
這一切加上樑師成的城府權謀讓他幾乎徹底制霸了宋徽宗趙佶的後宮內廷!一時間權勢滔天風頭無兩。
梁師作為大宋隱相!連蔡京都要對其恭恭敬敬的,至於王黼這種小人倖臣……則以父事之!在梁師成的面前連腰都不敢直。
蘇昉雖然沒有什麼才華,可蘇氏子弟的傲氣風骨還是有的。瞭解此事後氣得滿臉通紅一個勁兒的痛斥那王黼的奴才膽大包天。
宋文讓林沖趕緊去買了早餐給蘇昉的母親送去,順便藉口拜見一下小蘇學士的遺孀瞻仰一下墨寶登門拜訪。
窄小的書房裡面,簡單拜會過蘇昉母親後宋文和蘇昉坐在椅子上談起此事,蘇昉嘆息一聲道:“先父故去沒多久,家兄就護送主母回蜀中去了,昔日的舊友故交這兩年也沒了來往!我……我去太學,問問座師和同窗、此事絕不能讓宋小哥蒙受委屈!”
宋文心裡暗歎一聲,幾個太學生有什麼用?告狀?申訴?現在的大宋官場,誰會在乎這個?
宋文嘆息一聲搖了搖頭:“蘇秀才有所不知,小子那四海酒坊的幾個東主也是將門權貴後裔,但一聽說此事全都是退避三舍……王黼王大人,可不是容易打交道的高官。”
蘇昉也是搖頭嘆息,思索良久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屋內,一直聽著外間動靜的趙氏忍不住開口說道:“世態炎涼,你父親那些舊友都是些清高人士,你的太學同窗怕是也幫不上宋小哥的忙,既然宋小哥對你有救命之恩,何不去那……那梁府問上一問?”
“啊?母親……這……這……主母和兄長臨走之時曾交代過,若是生活艱難可以去蜀中求助、但不可去求告那……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