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推薦:、 、 、 、 、 、 、
現在該來看看咱們喪盡天良陳喪良這邊的情況了,關中山西打得熱火朝天,東都洛陽除了派出少量軍隊參戰外,主力基本上按兵不動,原因不是大興西都沒有向東都求援,也不是李淵叛軍的偏師或者翟李賊軍成功牽制住了東都主力,而是東都洛陽的內部問題和大隋朝廷的制度問題,嚴重捆縛了陳喪良的手腳,讓陳喪良無法迅速出兵.
事實上,就算大興與東都洛陽的聯絡被徹底切斷,一直沒辦法向東都送來求援公文,東都方面只要願意,還是隨時都可以出兵入關參戰,將來隋煬帝基本上也不可能追究東都的責任——前提還得是隋煬帝能夠回到中原.此外糧草,軍需和兵力等等問題,對於東都洛陽而言也都不是問題,基本上只要楊侗和陳喪良點頭,東都軍隊隨時都可以出兵西進,到關中去和李淵叛軍決一死戰.
最麻煩的還是陳喪良的身份問題,做為東都留守,陳喪良帶著軍隊在河南郡境內打仗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想要走出河南郡,遠離東都去外郡作戰,陳喪良至少要徵得楊侗或者隋煬帝二者之一的同意,不然如果擅自行事的話,後果最嚴重,陳喪良甚至還有可能因此背上謀反的罪名.——別說上次衛玄率軍增援東都的事,那次衛玄至少是在名譽上徵求了代王楊侑的同意,而且當時的大興也不象現在的東都一樣,四面都有流寇威脅.
也別問陳喪良為什麼不派別人統兵出征,率領東都主力去征討李淵叛軍,陳喪良還不可能傻叉到把自己嫡系主力交給外人指揮的地步,同時陳喪良還在早朝上無比狂妄的公然宣稱,說河南郡境內,只有自己一人能夠確保打敗李淵叛軍,換任何人去都沒有這個把握,還很有可能反過來被李淵叛軍打敗,那怕是目前正駐紮虎牢關的王世充,也沒這個把握戰勝李淵叛軍!
還好,李淵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的表現嚇住了楊侗,也嚇住了以元文都和段達為首的其他東都官員,這才暫時沒有提出什麼派遣其他將領率軍出征的議題來噁心陳喪良.同時也早在收到大興隋軍在霍邑慘敗的訊息時,陳喪良就已經透過水陸兩路同時派出了兩批信使遞送奏章,向隋煬帝奏報此事,也奏請隋煬帝批准自己親自率軍征討李淵.
多如牛毛的民變起義讓東都與江都聯絡越來越困難,八月上旬遞送出奏章,直到九月初都還沒有收到隋煬帝的答覆,是東都使者在半途被亂賊變民殺害,還是隋煬帝沒有同意,或者是隋煬帝派出的宣詔使者在路上遇害,原因沒有人知道,迫不得已下,陳喪良只能是在八月下旬又派出了使者南下江都瞭解情況,但一直截止到九月初九重陽節,江都那邊還是沒有半點訊息,相反倒是大興方面的求援信使繞道上洛與弘農,在這天給東都方面送來了求援公文,懇請東都儘快出兵救援大興.
事情到了這步,繼續等待隋煬帝的詔書已經毫無意義,陳喪良當即決定入宮拜見楊侗,向楊侗請求出兵,還準備丟擲自己謀劃已久的東都佈置,自己出兵後由元文都和段達輔助楊侗主持政務和控制都城,由王世充負責城外軍事,抵禦翟李賊軍捲土重來和周邊亂賊襲擾.然而陳喪良對房玄齡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後,房玄齡卻說道:"賢弟,你的謀劃確實周全,王世充也有能力擋得住周邊亂賊,但賢弟你想過沒有,如果越王殿下不答應怎麼辦?"
"越王殿下不答應,為什麼?我的佈置安排,有那裡不對?"陳喪良有些疑惑.
"賢弟的佈置沒有不對,只是賢弟你忽視了越王殿下他自己的想法."房玄齡指出道:"越王殿下今年已經有十四歲(虛歲,逐漸長大,也逐漸表現出了才幹魄力,甚至敢不經請旨,就直接頒佈鈞旨開倉放糧,賢弟你的安排再周密穩妥,越王殿下如果不同意,始終都是一句空話.賢弟你如果堅持要越王殿下聽從你的安排,只怕還會適得其反,激起越王殿下的逆反心,與你生出矛盾."
回想到楊侗近來在很多事上的獨立自主,陳喪良點了點頭,也開始擔心楊侗堅持不肯答應派遣自己出徵,房玄齡則又說道:"賢弟,你如果想要確保越王殿下同意你的提議,最好的辦法是再與他拉近一層關係,讓他覺得你絕對的忠誠可靠,這樣才不會拒絕你的這個安排佈置."
"如何更近一步拉近與他的關係?"陳喪良趕緊問道.
"越王殿下的母親劉良娣,目前就在東都皇宮."房玄齡微笑說道:"賢弟若是前去拜見於她,向她陳述一些關於她兒子未來的厲害關係,再請求為她義子,與越王殿下結為了異姓兄弟,那麼越王殿下必然將視你為他將來的擎天保駕之臣,你現在的所有提議,他應該都不會拒絕."
陳喪良笑了,向房玄齡拱手感謝,然後一邊命令下人準備拜見劉良娣的禮品,一邊搖頭說道:"這個東都留守,真是越當越窩囊,既得聽江都的皇帝陛下聖旨,又得和越來越大的越王殿下小心相處,如果不是天下大亂,我還真想辭官歸隱,去當一個田舍翁."
"這就是人臣,賢弟你身為人臣,就得忍受這些."房玄齡笑笑,又道:"所以說,賢弟你如果有機會能夠外放為官,到地方上去做一個封疆大吏,就一定要抓住機會,那時候的日.[,!]子,保管比現在好過."
陳喪良笑笑,心道:"喬松兄,我如果不是存著這個心思,就不會讓高士廉裝病,把無垢和她的兩個孩子騙到弘農去了."
是日,陳喪良依計入宮拜見楊侗之母劉良娣,知道陳喪良身份地位的劉良娣立即接見,見面後,陳喪良先是呈上了精美禮品,然後在言語中小心翼翼的談起了楊侗的將來問題,暗示自己願意終身追隨楊侗,輔佐楊侗達成皇族成員的終極目標,乘機懇求拜劉良娣為義母.劉良娣心領神會,又知道現在天下大亂,自己的兒子雖然只是隋煬帝次孫,卻也大有機會登基為帝,為了兒子的將來,劉良娣立即毫不猶豫的認下了陳喪良這個義子,為兒子拉攏可靠能打的忠誠走狗.
與此同時,得知陳喪良入宮拜見自己母親,大感奇怪的楊侗理所當然親自前來了解情況,劉良娣當即命令楊侗與陳喪良結為兄弟,還讓楊侗尊陳喪良為兄,已經逐漸有了自主思想的楊侗也十分樂意與得力幫兇陳喪良更進一步鞏固關係,當場就與陳喪良在劉良娣面前結為了兄弟,對陳喪良口稱義兄,陳喪良又賭咒發誓終身輔佐楊侗,如有二心,天地不容——當然,如果楊侗死在了別人手裡,那就與陳喪良無關了.
也是湊巧,第二天陳喪良剛準備奏請率軍出征時,現任江都郡仉慈明終於攜帶著隋煬帝的詔書來到了東都,而當朝宣讀的詔書也讓陳喪良喜出望外,隋煬帝不僅同意了由陳喪良率領東都兵馬征討李淵叛軍,還加封陳喪良兼任關中平叛大使,賜給陳喪良持節殊榮,讓陳喪良節制關中除大興外的諸路兵馬,總督關中軍事,主持剿滅關中各路叛軍——等於就是把除了大興守軍外的關中兵權交給了陳喪良.
有喜就有憂,正當元文都和段達等人奇怪一向猜忌的隋煬帝為什麼放心給陳喪良這麼多兵權時,馮慈明卻又拿出了一道詔書,宣佈了一個更加驚人的訊息——隋煬帝決定遷都丹陽(南京,定丹陽為新國都!這個訊息之震撼,以至於東都眾文武未及起身就發出了驚叫,向來穩重的元文都還直接驚叫問道:"馮郡丞,你不是開玩笑吧?陛下遷都丹陽,為什麼?"
"陛下不喜歡北方苦寒,喜歡江南溫暖,所以想永遠留在江南."馮慈明苦笑答道:"隨駕百官之中,只有門下錄事李屯提出反對,被陛下當場削職為民,其餘百官,全都認為陛下的決定正確,聖明燭照,所以遷都丹陽的事當朝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