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沈馳派出去推銷頭飾的小夥子們也回來了,他們手頭上的貨全都賣了出去,還為沈愛枝拉來不少訂單。
按照約定沈馳讓姑姑給他們結算了提成,每個人都領到一塊多的提成,各自喜滋滋的回去了,臨走前還不忘叮囑沈愛枝趕緊趕工,人家過幾天就要要貨的。
沈馳看了他們上報的資料,每個人都有四五百的預定,交易完成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提成。
總共才十五臺縫刃機,為此沈愛枝不得不分出十臺來專門趕製頭飾頭花。
沈馳見狀這樣下去可不行,服裝才是主業,於是跟沈愛枝商量,將買布匹剩下的錢又添置了五臺縫刃機,並熨斗三把,沈愛枝的服裝廠至此才初具規模。
買了縫刃機手,沈愛枝手上是一點現金都沒用了,好在頭飾生意資金回籠快,將那些預訂的貨生產出來,就能回個四五百的現金了。
就這樣,沈愛枝服裝廠剛起步遇到的一次小危機,這樣有驚無險的度過去了。
周嬸這事做得雖不光彩,但卻加速了沈愛枝頭花頭飾生意的程序,按照沈馳的佈局,很快將就將頭飾生意的市場開啟。
湯孫村的“業務員”們很快就把嵩鎮周邊的頭飾生意搶佔了,他們甚至開始向縣城進軍,由於他們村先前就有車隊,組織起來很快。
在有了沈愛枝這邊的外快收入,他們挖的水晶也不用拿去賣了,全都存了起來。
如今的湯孫村幾乎每一家都會派一個人到沈愛枝的廠裡拿頭飾出去賣以貼補家用。
可沈愛枝如今畢竟只有二十臺機子,還要分出十臺生產衣服,頭飾供應不過來,有人就打起了衣服的主意,問衣服可以拿去賣不?
沈馳心中一動,當即算了一下成本,然後建議沈愛枝,以每件十三元的價格批發給他們,至於他們能賣多少錢,全憑他們的本事。
不過要現金交易,十套起步,開始他們害怕賣不出去砸手裡,畢竟一百三十塊錢可不是小數目,於是幾家合夥,共同出資,拿了衣服大家各自分幾套去賣。
誰知衣服極好賣,一天下來每件衣服都掙了兩三塊不等,這可比賣頭飾頭花的來得快得多。
於是第二天拿衣服的人特別多,一下子把這些天趕工的衣服全拿光了,沒拿到衣服的吵吵嚷嚷,沈愛枝不得不出面安撫。
這個時候她才成立的小廠面臨的所有毛病就全部暴露出來了。
首先就是管理人員稀缺,光靠沈愛枝一個人完全忙不過來。
其次就是沒有專門的財會人員,賬目幾乎沒有。
最後就是生產能力低下,供求之間的懸殊太大。
沈愛枝本就一團亂麻了,偏偏袁家村的人聽說湯孫村的人在沈愛枝這裡幹活的幹活,賣貨的賣貨掙了不少錢,沈愛枝可是他們袁家村的人,哪能讓便宜都讓外村的人佔了去?
當即也找到了沈愛枝,要求她也分杯羹給袁家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