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大規模電渣重熔爐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朱靖垣的預料。
應該是因為,朱靖垣前世的電渣重熔技術開始應用的時候,已經是六十年代了。
當時戰列艦已經淘汰了,沒有為了大口徑艦炮的生產而立刻上大噸位的需求。
陸軍的火炮用一兩噸的電渣爐就足夠用了。
現在的大明,電渣重熔技術出現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的效能不達標的問題,從一開始就直奔大噸位去的。
關鍵是還有朱靖垣提供的成熟經驗,跳過了大量的摸索和試錯的環節。
從實驗開始到現在,總共也就是三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五十噸級的電渣爐
正在攻關的百噸級的電渣爐,估計也就兩三年的時間就能完成。
朱靖垣在爐子和火炮實驗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收到了訊息。
今天終於看到火炮實物的時候,還是頗為感慨的。
這門新火炮,口徑是四百二十號米,炮管長度是口徑的五十倍,也就是二十一米。
炮管裡面能夠直接塞進去十個成年人。
一根炮管一百二十噸,炮管使用了內外三層巢狀的結構,也就三爐鋼造一門炮。
刻有膛線的內層,是使用中磨損最嚴重的,可以單獨拆下來更換。
不過也要在工廠裡面進行。
加熱外管膨脹,把內管抽出來,換上一個新的內管,冷卻自後再次收緊。
所以艦炮仍然要有備用炮管。
用上了朱靖垣上輩子所有戰列艦都沒用上的電渣重熔鋼,這門炮的效能也遠遠超出了歷史上同級別的的火炮。
以與四百零六毫米的衣阿華級艦炮的重量,達到了四百六十毫米的大和炮的效能。
原本歷史上,大和的四百六十毫米口徑的主炮,穿甲彈重量也才一千四百六十公斤。
這門四百二十毫米口徑的火炮,就能打一千五百公斤的穿甲彈,而且炮彈飛出去的速度還比大和炮的穿甲彈更高。
只是要保持這個狀態會加快炮管膛線磨損速度,讓火炮內管的壽命降到義大利人的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嗑藥炮的級別。
正常的戰列艦艦炮壽命通常在兩百到三百發,維內託只有不到一百五十發。
如果使用衣阿華級相同的彈重比,使用一千三百六十公斤炮彈的話,那炮管壽命又明顯超過了設計指標,至少超過三百發,很可能會超過四百發。
朱靖垣聽完了李銳的說明之後,下意識的追問說:
“那折中一下呢?略微降低一下炮彈重量,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李銳稍微遲疑了一下:
“屬下其實按照現有的實驗資料估算過類似資料,如果炮彈重量降到一千四百五十公斤以下的話,炮炮管壽命應該就有兩百發以上了。”
朱靖垣聽了下意識的點頭:
“這不是挺好的嗎?怎麼不當做主要的驗證目標去測試?
“而且還我看李工還吞吞吐吐的,是不是還有什麼問題?
“咱們都合作那麼長時間了,你們跟我還忌諱什麼?”
李銳是工匠出身的官員,本來性格就比較直接,當初第一次見到朱靖垣的時候,面對稍微有點敏感的問題,仍然直接自報家門了。
現在李銳也沒有多少遲疑,就直接說了自己部門內的一點小問題:
“有工匠質疑我的決策有問題,當初就不該用折中的一百二十噸作為目標噸位。
“如果選擇一百一十噸的目標噸位,可能正好適合一千三百六十公斤的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