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不知道英國人在規劃什麼,只是覺得現在不是跟英國人談南天竺交易的時候。
大明不是對南天竺沒興趣。
整合了南天竺自後,才能真正徹底拔出小西洋的所有外部力量。
天竺地區的資源和土地也是受到大明人青睞的。
但這種興趣並不迫切,首先是因為大明已經在殷洲和墨洲有了足夠多的殖民地了。
與此同時,這塊地對英國而言,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方了。
被大明完全包圍,留著也不敢全力開發,扔掉又不捨得。
朱靖垣完全明白這種情況,所以不會拿出太高的代價去交換南天竺。
當初在和談會議上就直接拒絕談論南天竺的交易。
停戰之後,英國人決定要拋棄南天竺這塊地,所以開始從南天竺往外運輸人口和物資。
他們顯然是準備把南天竺徹底的搬空,然後就可以拋棄了。
南天竺有價值的東西都已經被帶走,剩下的人口也基本都是老弱病殘,整個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但是即便如此,現在英國人脫手南天竺的心理價格,仍然沒有真正跌到最低的冰點。
他們做拋棄南天竺的準備的過程中,南天竺的“價值”會不斷地降低。
做好了全部的準備之後,實際“價值”就會跌到冰點。
但“價值”不等於“價格”。
本身已經失去了價值,留著它就會變成負擔。
同時長期沒有下家接手,那銷售“價格”就會繼續下跌,最終會突破價值的下限。
大明完全可以繼續等這種情況真正出現。
因為能接手南天竺的物件只有大明,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膽子插手這件事情。
所以朱靖垣準備做的,就是繼續諒英國人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
最後應該能以近乎白送的方式獲得這塊地。
朱靖垣跟夏洛特談過之後,就基本把它拋在腦後了,因為那是很久以後得事情。
夏洛特留在獅城,跟著朱靖垣一家人,一起度過了安康六年的新年。
過了正月之後,夏洛特非常不捨的離開。
然後普魯士國王家的兩個孩子來了。
朱靖垣讓羅菲雅去碼頭接了他們兩個,帶著他們到朱靖垣的住處拜見。
兩個半大小孩,都穿著完全明式的服裝,頗為忐忑的對著朱靖垣恭恭敬敬的行禮:
“參見大食親王殿下。”
大明雅言說的頗為標準,原生族群語言附帶的口音並不明顯。
顯然是從小就有最夠檔次的老師,專門教育和指導過他們學習和鍛鍊標準口音。
朱靖垣坐在主人的位置上,上下打量著這兩個半大孩子。
過了年之後,威廉算是十五歲了,露易絲算是十四歲了。
在朱靖垣的記憶中,威廉一世是一個禿頭大鬍子的形象。
可能是因為他不是他父親的長子,是在哥哥去世自後當上的國王,成為國王的時候本人已經六十多歲了。
現在少年般的威廉,倒是沒有出現禿頭的跡象,畢竟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