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國,流沙城,第二實驗室,也就是機械實驗室。
一臺看上去頗為複雜的機器擺在工作臺上,後面連著幾根粗大的線纜。
機器內部發出一陣陣有些奇怪的聲音,一張擺在銅板托盤上的紙片慢慢吐了出來。
鄭復光小心拿起銅板看了一眼,然後轉到身邊的朱靖垣的身前:
「殿下,反應已經完成,效果只能說是非常好,速度也非常快,清晰度可以接受。
「您的這個演算法真的太好了,以後為報紙提供的照片,以及重要的而檔案報告,都可以直接發‘傳真,了。
「傳真理論上是完全同步的,發動和接收方的資訊完全相同,甚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朱靖垣拿起那紙片看了一下,那上面是京師工部衙門的一張黑白照片。
乍一看就是一張普通照片。
但是放在眼前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那些影象不是整體的,而是一個個的小點組成的。
不同的點的顏色深度不同,最終匯成了一副頗為逼真的相片。
點陣式影象傳真。
朱靖垣的新發明。
京師工部完成的原理探索和實際驗證,完成原型機制作並且實驗成功後,將資料發給了大食國的機械實驗室。
機械實驗室製作出同樣的機器,然後與大明京師工部連線,接收了這份照片傳真測試。
這個世界原來已經有傳真技術了,但是使用起來比較麻煩而且成本較高。
顯像技術是類似照相機洗照片的化學模式,傳輸和印製的是整個畫面的所有內容。
除非是特別重要的資訊,必須要傳送影象的時候才會用。
比如朱靖垣在西洋海角第一次露面的照片,就是用傳統傳真發回到的報社的。
雖然朱靖垣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照片能算得上格外重要的資訊,但是他們確實是那麼幹的。
其他的普通的資訊,基本都是發文字電報,用文字說明問題。
朱靖垣提供的「點陣式」設計,歷史上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
將影象和文字分成點陣之後,實際需要傳送的資料量降低了。
最關鍵的是,可以將複雜的帶有人類智慧資訊的複雜的影象和文字,變成了簡單而有規律的機械資料。
將機械資料轉化成電訊號,就能透過電纜直接傳送到世界的另一端,再用類似的裝置復現出來原有形態。
點陣化技術,是傳真裝置真正普及的基礎,也是後代各式自動化印表機的基礎。
甚至是所有後續文字影象裝置的基礎技術。
點陣式的設計,貫穿了整個傳真時代,以及整個資訊時代。
從現在開始,在朱靖垣能夠想想的時代,這種設計都不可能過時。
自己上輩子看到的所有資訊,只要是印刷出來或者螢幕上顯示出來的內容,基本都是透過點陣化的方式處理的。….
朱靖垣上輩子知道的最流氓的專利就是「透過點陣在液晶螢幕上顯示文字和影象」。
朱靖垣看著手中的照片微微點頭:
「影象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可以由此引申出文字的處理和傳輸。
「按照一個標準,將常用漢字點陣化。
「文字比影象簡單太多了,可以用非常少的點表示出正確的文字。
「以後發文字傳真的成本應該能夠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