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在年前的最後幾天,陸續收到了幾封來自京師的電報。
首先是關於大秦海及周邊地區的行政區劃。
大秦海周邊地區土地,名義上都劃歸大食國管轄。
其中,沒有土人定居生活的區域,大食國就不需要再專門設立對應機構了。
同時儘可能將土人集中管理,避免大食國與朝廷直轄布政使司過度重合,浪費管理資源。
阿爾及爾、突尼西亞、的黎波里、克里特這些地區,由於移民數量稀少,暫時只設定一個北墨布政使司。
朱靖垣看到這裡就知道,大明的官員是真的捉襟見肘了。
要求大食國和當地布政使司分割,一塊地區要麼大食國去管,要麼布政使司去管。
墨洲北部沿海,原來的巴巴里海盜控制區,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總共就設定一個北墨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下面也總共就四個府,巴巴里海盜的三個國家,加上克里特島,總共四個地方。
另外專門對克里特島及周邊小島做了安排。
名義上屬於大食國,實際上北墨布政使司克里特府管轄,但是所有土地所有權全部歸朱靖垣。
朱靖垣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跟奧斯曼討論回扣,而是直接把克里特變成了大明領土。
所以自己爺爺和老爹對自己這種選擇做出來肯定和獎勵。
這些土地收益,跟大食國的石油相比,肯定是不算什麼的,對朱靖垣而言只能算是個紅包。
但更重要的是其所附帶的意義和認可。
在大明框架下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別別人抓住的把柄。
然後是朝廷在軍隊方面的回覆。
大食國地處三大洲交界處,直面泰西核心的大秦海,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准許大食國自行編練部隊,軍官員額十個衛,總兵額二十萬,主力艦數量不超過八艘。
具體兵種型別、相互之間的比例、武器型別等其他事項,均由大食親王自行決定。
與此同時,大秦海周邊戰事結束後,大明朝廷將在大秦海周圍地區駐紮二十萬陸軍。
在突尼西亞和克里特各自駐紮一支艦隊,長期派駐至少八艘以上的主力艦。
同時朝廷支援朱靖垣的建議,將盡快開始西海運河擴建工程,目標是能夠通行八萬噸船舶。
朱靖垣看到這裡就是一陣無語。
允許自己招募二十萬部隊,海軍只限制了八艘主力艦,其他兵種和武器都完全自己決定。
這標準就是一個離譜。
特別是那八艘主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