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屬下這就返回開羅?”
阿里的計劃基本落空,心中稍微有點遺憾,但是也沒敢表現出來。
當大明的藩國,跟當其他國家的藩國,那是截然不同的狀態。
大明本土朝廷異常強大,在這次改革的過程在還在繼續膨脹。
阿里和自己的埃及還是曾經的敵人投誠過來的,更加表現的分外乖巧。
朱靖垣發現了阿里潛在的不安和糾結,微笑著口頭安撫了幾句,就讓他去休息了。
朱靖垣也只能口頭安撫了,不可能給他更多的實質性承諾。
埃及是外藩,而且是朝廷承諾不改立的外藩,所以大明不可能允許埃及繼續膨脹。
歷史上阿里的埃及向周圍擴張,佔領了後世的整個蘇丹地區以及大食半島東部。
在這個世界他不可能有類似的機會了。
另一邊,奧斯曼大維齊爾札亞丁回去之後,仔細考慮了一整天。
札亞丁自己仍然認為,對於當前的奧斯曼而言,本土比墨洲殖民地重要太多了。
可以用開拓墨洲殖民作為驅動力,平衡和穩定奧斯曼本土的複雜局勢。
但是殖民地開拓事宜絕對不應該喧賓奪主。
用近在遲尺的克里特換取通往墨洲殖民的節點,對當前的奧斯曼而言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克里特島要比剛果容易掌握多了。
所以札亞丁才提出了相對高昂的,大明基本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但是奧斯曼也想要獲得那些人口。
剛剛經歷了世界大戰的奧斯曼,迫切的想要恢復青壯年勞動力。
與此同時,蘇丹陛下和貴族們,對海外的熱情空前高漲。
拿到了大明交付的“九成新”艦隊,獲得了大明分配的墨洲殖民地之後,這些統治階層有點過於興奮。
他迫切的想要儘快掌握墨洲的殖民地,並且從那些殖民地獲取到切實的利益。
現在有一種要不惜代價發展海軍,同時獲取遠洋航行節點港口的傾向。
與此同時,奧斯曼蘇丹這種統治者,對領土的得失本來就不是很敏感,否則當初也不會輕易割地。
札亞丁無法違抗這種傾向,只能儘可能的控制和壓制。
札亞丁認真整理了思緒,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發回了奧斯曼宮廷。
第二天上午,札亞丁和奧斯曼蘇丹確認了幾次訊息後,再次去拜訪朱靖垣:
“親王殿下,如果大明要得到克里特島及附屬小島的完整主權,奧斯曼的條件有這樣三項:
“第一,大明以後征服的所有天方教人口,都應該交給奧斯曼來處理。
“第二,大明海陸軍部隊協助奧斯曼部隊,在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交界處獲取一塊沿海土地。
“第三,大明幫助奧斯曼在該地建設一座軍民兩用港口,並給予低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