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那些四萬噸到六萬噸的船塢,是未來十到二十年的重點,那是給未來的主力艦軍備競賽準備的。
按照歷史上一戰前的標準,英國從1909年到1918年,十年間造了三十四艘無畏艦。
大明需要的數量可能比這個更多。
同時,這些船塢也是給以後可能再次爆發的,新一輪的世界大戰爆兵準備的。
從列剋星敦到中途島,二戰美國造了三十六艘艦隊航母,從北卡羅來納到衣阿華,總共十艘新銳戰列艦。
大明需要的應該也不會比這更少。
當然,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第二輪的世界大戰,那後期造艦數量應該會銳減到十幾艘,同時也可能導致戰列艦壽命延長。
這也完全沒問題,就算軍艦完全用不上,民間也是能用上的。
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的霸主,肯定要繼續大力發展海運,繼續發展更大型的貨船。
海外殖民地的豐富資源,帝國本土的工業產品,都需要越來越多的運輸船。
更多和更大的船塢,是帝國未來的發展需要。
也是皇家造船廠轉型的方向。
現場莫名的冷場了好幾秒,然後老皇帝表情不確定的反問:
“你真的不是在胡鬧?”
朱靖垣鄭重的點頭說:
“我是認真的,我設想的量產型戰艦,噸位應該控制在四萬噸以內。
“我的理想目標型精銳戰艦,滿載噸位應該是在六萬噸以內。
“用來展示帝國工業實力的超級戰艦,應該在八萬噸以內。”
老皇帝盯著朱靖垣看了幾秒鐘:
“既然如此,那我把戰艦設計、蒸汽機、鍋爐、火炮、裝甲等戰艦主要功能模組的人員召集起來開會。
“你作為新戰艦設計的牽頭和主導者,給他們分派建造戰艦設計目標和指標。
“我會在現場全程旁聽,看看你怎麼管理這個工程。
“給你一些時間來整理思路,你需要多久?”
朱靖垣愣了一下,然後很快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這是考察自己的規劃是否靠譜。
如果自己的規劃合理,那他的旁聽就是親自出場,給自己豎立權威,讓所有造艦相關人員,全部聽自己的指揮。
如果自己的規劃一塌糊塗,他很可能會中途叫停,不再讓自己直接摻和這些事情了。
朱靖垣稍微有點慌,但是稍微考慮過之後,覺得這是考驗也是機會,最終會還是直接答應了:
“那給我三天的時間準備,我把相對準確的設計指標,以及建造所需要攻關的新技術,儘可能列出來,做個整體的規劃。
“當然,我只能給具體的目標和要求,以及在部分專案上給一些細節上的建議,實際設計圖我自己畫不出來。”
老皇帝毫不意外的直接確認說:
“爺爺明白,也不用你親自去畫圖紙,你就是給方向就行了。
“那事情就這麼定了,就三天之後的上午十點,早朝結束之後,在工部研討室進行。
“你昨天晚上就熬了夜,今天又忙了大半天,現在就回去休息吧。
“專利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讓工部給你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