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的分流機制,讓一半的學生轉向職業技術教育。】
......
李世民愣了一下。
他回憶起了天幕中的一組資料。
04年,高考報名人數134萬。大學畢業生人數1179萬。
後世大學生上學四年,04年的大學畢業生即是在00年參加高考。
而後世大學總是擴招。
所以,差不多隻要參加高考的人,基本都是可以上大學的。
而現在說讓一半的學生讀大學,一半的學生學技術?
李世民不懂其中具體是什麼樣的流程,只是覺得非常疑惑。
這樣就能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可是那些學生的父輩,還是持著當白領比當工人好的觀念。
他們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學,不得拼命卷孩子?
到時候不會出現什麼新的問題嗎?
......
【另一方面則是市場的自動調節。】
【再過幾年時間,當藍領的工資越來越高,而白領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市場供求關係將自然而然地趨於新的平衡狀態。】
【所以現在我們覺得就業難,是因為正處於社會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是調整的陣痛期。】
【大家不願意進工廠,而寫字樓又不需要那麼多人,自然就會出現畢業即失業的場景。】
此時彈幕彈出。
“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學歷是我下不來的高臺,也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學歷不應是脫不下的長衫,而是青年才俊看向世界的萬花筒。”
“工人一天工作1小時,還雙班、三班倒,太辛苦了。”
“說的跟白領不加班似的,同為牛馬,誰還看不起誰呢。”
“五千招不到一個農民工,但是可以招到大學生啊!”
......
各朝古人看著天幕中的彈幕,對華夏當前的就業現狀頗為感慨。
等待著年輕人,慢慢覺得當技術工人也很好的時候,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如果能解決問題,那就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