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朱棣忍不住開口讚歎道:
“吳女士,堪稱國士無雙啊!”
吳女士的一生,只做了種瓜這一件事。
她的一生是辛酸的。
在瓜田中幾十年如一日的育種。
將所有的苦都自己吞下,卻把所有的香甜都留給了世人。
她的一生也是精彩的。
能讓華夏後世十四億人吃得起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世界之最呢?
想到這裡,朱棣對吳女士越發欽佩起來。
不僅是因為她六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實現了無數技術突破,培育了三十多個全新品種。
而是她願意將寶貴的技術傾囊相授給果農,真正的惠及百姓。
此時,一旁的朱高熾突然向朱棣提議:
“父皇,兒臣斗膽建議,咱們大明也設立專門的農業學院。”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眾臣紛紛頷首贊同,齊聲附和:
“臣等附議!”
大明現在還是農業型社會,即使想發展工商業,也需要農業做後盾。
所以,培養農業型人才還是很有必要的。
朱棣很是同意朱高熾的建議,點頭應允。
於是,朝堂上響起一片討論的聲音。
......
【如今,登記在冊的西瓜品種一共000多個,從沙瓤到脆瓤、黃心到紅心、油籽到無籽。】
【哪怕一天吃一種,也需要3年才能吃完。】
【此外,華夏幅員遼闊,每個地區種植的西瓜上市的時間都不一致。】
【再加上現代農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溫室大棚、智慧灌溉等先進設施的建設成果顯著,使得西瓜的種植不再受季節限制。】
【可以說,華夏人真正實現了“吃瓜自由”。】
此時,彈幕彈出。
“一年不吃榴蓮沒事,一年不吃西瓜,確實不行。”
“在夏天,我這條命都是西瓜給的。”
“吃瓜大國,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