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實現了吃瓜自由,倭國和棒子國卻還在為西瓜皮付費。】
【別說按斤賣,正常家庭買盒切片西瓜,就要開始心疼錢包。】
【歐洲300g連皮帶肉的切好的西瓜塊,售價歐元,摺合人民幣也要塊一斤。】
此時,彈幕彈出。
“昨天到瓜農那,地裡長相不好看的瓜,六十塊買了兩大筐,幾毛錢一斤。”
“不是隻有麒麟瓜才貴一點嗎?”
“我們這地攤上一塊多一斤。”
“倭國的西瓜都是按片賣的。”
“在棒子國,送人西瓜就是大禮了。”
“可別說了,在國外都吃不起西瓜。每年暑假回國都是狂炫西瓜。”
......
嬴政有些詫異。
別的國家的西瓜價格比華夏的西瓜價格,也高太多了。
不過,嬴政想想也是。
華夏後世西瓜產量那麼高了,賣的便宜是理所當然。
所以,唯有華夏百姓,能真正的“吃瓜自由”,不受價格所困。
......
【時間線倒回上個世紀,西瓜在我國還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
【那時的年產量不到現在的1/10,每人每年人均只有一個瓜。】
【而當時在魔都買瓜,你必須發燒到38.°,拿著病例卡才有資格購買。】
......
各朝古人頓時好奇起來。
原來華夏真正實現“吃瓜自由”的時間也不長。
在短短几十年間,華夏竟然能將西瓜產量翻了好幾倍!
而且,華夏並不是西瓜的原產地,卻在種植技藝上超越了諸多國家。
這背後又是何原因?
帶著疑惑,他們繼續看向天幕。
......
【那麼,是誰讓咱們實現了吃瓜自由,想吃就吃呢?】
【這得感謝袁老的一位校友,我願視其為我們的民族英雄: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