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沒想到,竟然還會有朱家子孫和外人勾結。
這種背叛,讓他心中不禁湧起濃濃的失望。
突然,他的思緒飄回了洪武九年,那時他下詔令各地官員上書提出治國建議。
其中,有個七品小官上奏一份《奉召陳言疏》。
奏疏中尖銳地指出他分封諸王的錯誤,更是直言這將導致大明皇室力量分散,各地藩王擁有地盤和兵馬,經過幾代之後,必將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而他看到奏疏的那一刻就勃然大怒,認為這位小官是在挑撥離間天家親情。
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天下,他的兒子們都姓朱,日後自然會堅定地維護朱家天下,怎會生出異心?
連一個小官都看透了這個制度的弊端,此刻的朱元璋只覺得如同被現實狠狠扇了一記耳光。
或許,真的就應了標兒的那句話,愛子如殺子。
他無比痛心地對著馬皇后說道:
“妹子,你說的對!”
“這些宗親,真是辜負了咱的期望!”
“為何他們不能共同守護好大明江山呢?”
“看來咱定下的制度確實是有問題,竟然讓這些朱家子孫忘記了自己姓什麼了!”
......
【所以在審視歷史時,我們不應過高地估計上層階級的智慧與才能。】
【他們或許只是憑藉優越的出身和投胎的技術,而獲得了不同於底層百姓的地位和資源。】
【而他們的選擇和決策往往同樣充滿了短視和侷限。】
此時彈幕彈出。
“朱元璋窮怕了,後代子孫豬狗一般。”
“明初宗室幾十人,明末宗室幾十萬人。”
“明朝的滅亡是個數學問題。”
“明朝就是個巨大的養豬場,明朝的滅亡與朱元璋的宗室制度脫不了干係。”
......
朱元璋被後人的評論嚇到了。
明末朱氏宗室竟然有幾十萬人!!
他默默估算起養活這龐大宗室所需的銀兩,心中滿是沉重。
大明的宗室俸祿分為多個等級,其中親王的俸祿最高,每年為一萬石,而中尉的俸祿最低,每年為兩百石。
這意味著,幾乎每一位朱氏子孫,都能享受到至少四品官員以上的待遇。
此外,宗室成員還享有大量的封地。
朱元璋心中一驚,這無疑每年都是極其龐大的開支!
後人說的沒錯,明朝的滅亡,確實與這個制度脫不了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