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加強北方的防禦體系並鞏固國家的統一,他需要在北京建立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陵墓。
他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夠震懾北方,能夠長長久久地守護這片土地。
雖然有無數皇帝陵墓被盜的前車之鑑,但他還是對陵墓的選址和建造慎之又慎。
他早就想好了。
若是怕被盜,那就重兵把守嘛!
......
【長陵除了封土和地宮,地面建築還仿照紫禁城的佈局,建成了中軸線對稱的三進院落,盡顯皇家氣派。】
【此外,長陵還配備了專門的軍隊,7*24小時保衛皇陵。】
【隨著入住的皇帝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宏偉的明十三陵,代表了明清皇陵的最高成就。】
【既怕死後後人忘了自己,又怕死後賊惦記自己。】
【皇帝們可真累呀!】
此時,彈幕彈出。
“最聰明的當屬沈萬三,墓在水裡。”
“嬴政的皇陵沒有被盜,單純就是不好挖。”
“還是元朝高明,一個都找不到。”
“還是元朝比較穩妥。雖然沒人會再祭拜,但怎麼著也安穩。”
“所以你知道現在陝省修地鐵為什麼這麼慢了吧?”
......
永樂年間。
朱棣長吁了一口氣。
從後人的描述來看,明十三陵應該沒有被盜。
此刻,他頗為得意。
縱觀華夏曆史,多少古代帝王的陵墓都未能逃脫被盜掘的命運。
就明朝的墓儲存完好!
這可都歸功於他的遠見!
最重要的是。
以後大家想他了,不就有地兒來看他了嗎?
......
嬴政此時也終於放下心頭大石。
後人說了,他的墓難挖,沒有被盜。
如此看來,那些深受後人喜愛,甚至遠贈外國友人的兵馬俑小掛件,乃是經由考古研究而得以面世,而非因陵墓被盜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