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王鬥使盡了手段,不過劉澤清的這些部將也不敢硬扛,火器營只是一通放銃之後所以就縮排了背後的槍陣,而面對著騎兵的衝擊,長槍兵並沒有竭力抵擋,讓出了幾條通道,從兩側進行刺穿。
急於逃跑的闖軍,此時也只能從這些個通道中衝刺,雖然雖然騎兵的湧入,通道的寬度越來越寬,兩側的明軍殺傷力也不強,威脅最大的反而是不時響起的鳥銃。
李自成看見前方遭到衝擊的明軍居然沒有完全垮掉,很有一點失望。不過他也不敢戀戰,而是在親兵護衛下向中間一條可供十餘騎並排透過的通道奔去,不過讓他沒有料到的是,明軍兩側的槍陣裡面還藏著許多火銃兵,他們陸續打光了彈藥,縮排槍陣後又進行了填裝,往而復之。
當李自成策馬衝鋒透過的時候,正好有是一夥火銃已經填裝完畢,然後對著前方透過的闖軍騎兵就是一輪齊射,這種情況下,不用考慮瞄準了,只需要抬起銃直射就行了,總能打死一些個的。
圍在李自成身邊的親兵頓時倒下了一片,護在李自成身邊的李雙喜此時威風凜凜,毫髮無損,他發現李自成的馬忽然放慢了一下,也不敢耽擱,就拉著李自成戰馬的韁繩繼續逃竄。
雙方現在都是陣不成陣,此時也不是戀戰的時候。
李雙喜此時沒有發現李自成已經在馬背上搖搖欲墜了,李自成中槍了,他的運氣不好,雖然穿著鐵甲、內甲,但是還是有鳥銃射進了甲襖的間隙之中!
這位起兵推翻明朝,最後卻功敗垂成的“闖王”李自成,已經不是早期那種殺人如麻,無惡不作的流寇。
在如今,也不是打進大明京師之後,就君臣上下迅速腐化墮落,只顧追歡逐樂,不以國事為念,不折不扣的封建主義時期的“反面教材”。
如今的李自成政權已經有了“坐天下”的認知,已經開始側重地方政權建設,並且開始設定節度使、防禦使等管理地方軍政,也在努力穩定社會秩序,也並未放鬆對軍隊的訓練。
李自成如今的敗因,可以粗略歸結為他的大批軍隊駐守各地,而主力兵力稍有損失之後,補充不足,才被迫從京城撤軍,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其實,這也恰好說明,李自成比之劉邦、朱元璋等從義軍首領變為開國帝皇的成功者,最致命缺陷就在於戰略眼光不足。
同時期的東奴政權,經過努爾哈赤和黃臺極父子歷時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此時已經是一個立國近30年,體制完備的穩固政權,並透過“三丁抽一”的強大動員力,有能力一次性在華北地區投入超過10萬人的機動兵力,而且還是攜帶多門紅夷大炮的步兵、騎兵、炮兵協同作戰的大兵團。
在那場決定性的松山大戰中,黃臺極可是傾其全力,十餘萬八旗大軍苦戰經年,一舉打垮了十數萬明軍精銳,並招降明軍主帥洪承疇,這也導致了後來明朝難以為繼的嚴重後果。
精銳喪失嚴重的明王朝這才再難壓制關內流民起義,終於讓李自成得以嘯聚幾十萬部眾,收編九邊明軍,兵臨大明京城之下。
然而,李自成的政權,犯下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不明白,爭奪天下,有時候最大的對手反而是自己,己方的無數降軍,根本未曾穩固,根本經不起失敗,若是李自成能在奪取大明幾個重鎮之後,穩固一兩年,那麼就再無懸念。
而此時,李自成竟然輕率的就要攻取大明京師,並且李自成還將大批軍隊分派各地,攻略陝、甘、豫、魯等等地區,也讓自己的主力兵力在所部中並不穩固。
這才有了京城之敗,雖然李自成在佔領區域確實做了種種鞏固政權、地方建設的努力,但因為相比於大明朝二百餘年來的統治,李自成崛起速度太快以至於政權基礎遠稱不上鞏固,就要倉促地進行一場決定未來命運的決戰。
京城之下,李自成軍隊損失慘重,頭號悍將劉宗敏死在了薊鎮,宗室第一人李過死在了京城,中層將校折損無數,而反覆的明軍,更是讓李自成在京畿、山西、河北地區再難立足,被迫倉促南撤。
到澤州後,李自成再出昏招,處置嚴重失當,他本應繼續南撤,哪怕是撤之黃河以南,坐鎮洛邑,北守黃河、南守襄樊,還可以從關中徵兵徵糧,力爭守住中原和關中兩大根據地,此時還是有望天下。
因為此前在攻略豫北時,因為姜鑲為首的宣大鎮明軍投降過快,也讓喜出望外的李自成,對明朝降軍完全不加改編,因此,當李自成京城戰略失敗,降將人心浮動之時,姜鑲等在大同輕易反叛,整個山西防線,在明軍大將王鬥攻略下,迅速土崩瓦解,幾乎是傳檄而定。
對李自成來說,失山西則關中難守,倉促南下則湖廣自然瓦解,導致了這一系列的軍事惡果,與之相反,明軍以靈活而恰到好處的軍政措施,大肆招降納叛,得到大批明朝官吏兵將的再度效忠。
然後,明軍兵峰近乎勢如破竹,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在以優勢兵力和騎兵集團的分進合擊,窮追猛打下,李自成在澤州決戰中,雖然傾盡全力,輕勝一場,卻也難掩敗局,看似坐擁數十萬部眾卻一路丟城棄地,不得不向南方潰逃,正是“運去英雄不自由”了。
而此前經營數年的湖廣、中原等根據地,卻已經為了澤州決戰,都已經被李自成抽調兵員,輕易丟棄,此時李闖已經銳氣盡失,若是不能回去關中,那麼將再度回覆到再無根本之地可依託的流民軍本色,就算李自成不死,也再難有何作為。
而此時李自成一死,李闖軍雖然看似尚有魚龍混雜的幾十萬部眾,然而群龍無首,各部將領各懷心思,只憑李來亨的名號,根本難以整合,大事去矣。
所以在澤州之戰的末尾,率部衝出明軍封鎖線的時候,李自成被一枚鉛彈擊中了要害,一命嗚呼,算是為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當然,此事如今已經無人關心了,這只是一個從慢慢時間長河中擷取的片段,這個片段也將要快消散,雖然此時無人知曉。
李自成的屍體此時已經爬伏在馬背上,跟著潮水一樣的闖軍騎兵衝出了明軍的封鎖線,劉澤清部屬的明軍數量雖然不少,但是戰力堪憂,而他們要封鎖的戰線又太長,又是拼死都要跑的闖賊,而且騎兵還多。
而這裡明軍的騎兵也就五千餘,面對一萬多瘋了一樣的闖軍騎兵,只是敵人的半數能幹啥?雖然他們也發起了追擊,並從側面打擊奪路而逃的闖軍騎兵,但是終究擋不住這洪流一樣的騎兵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