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變得很陌生,這對許三多來說,史今和伍六一的態度上,伍六一還算不錯,但是史今卻一直很客氣,這種客氣代表著距離。
“我們三連的五班,本來只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先是有了許三多,修了一條路;接著就是成才了,大名鼎鼎的狙擊手,好幾個連都去挖過,但是就是挖不走。”
何洪濤著實誇了成才,時間的沉澱,讓成才有了很大的成長,從一名尖子變成了一名令人交口稱讚的尖子,這不只是多了一個形容詞,而是成才真正的有了紮實的覺悟。
一個連的狙擊手算不上什麼,那麼就成為一個團裡的,甚至師裡軍裡的,而這時候,以往的那些阻力也就不再是阻力了。
史今對成才很感興趣,若是何洪濤等人說的都是真的,這位可真的是一位當前蘇拉威西最需要的那種人才了。
“說的再多,不如去當面談談,現在天也不算晚,咱們就去看看?”
這還不算晚?何洪濤和三連長對視一眼,這天都黑了,這路上怎麼也得半個小時了……
不過心裡這麼想,但是兩人卻都沒有說出來,而是一同站起來,何洪濤說道:“行,也不算晚,咱們這就去看看。”
……
“美國的軍工技術真是不容小瞧。”
整個核潛艇被拉進了秦皇島基地,被徹底拆解,這是針對美利堅主力武器的一次最好的研究機會,有著星空方面的輔助,任何技術只要原理提出,星空的各個研究院都會做出相應的產品技術,美國人對此也是很憂慮的,但是現在他們彷彿是被一雙無形的手給掐制住了,短短時間內,也就兩三年的時間,忽然對面就崛起了。
美利堅只來得及用出經濟制裁等手段想著試一試,但是這個一攬子的經濟制裁計劃僅僅生效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被全面放棄了。
這時候美利堅才發現,這種手段已經不行了;想要使用軍事手段進行更激烈的對抗來試探,但是對面一出手就是王炸,直接上了太空防禦系統,讓美利堅的中程以上的導彈徹底失效。
而在近程上,一系列的事件發生之後,迫使美利堅放棄了在印度東瀛印尼等地部署近程導彈的計劃。
最重要的是,針對美利堅企業的經濟制裁竟然從對面發起了,大批企業的倒閉,這才是讓美利堅徹底寒心的手段。
開企業並不是就一定能賺錢的;首先要看看企業有什麼特別的嗎?擁有獨一無二的專利技術嗎?或者代代相傳的口碑嗎?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嗎?如果都沒有,那麼為什麼會賺錢?別人卻不來呢?
這是針對美利堅大批倒閉企業主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之前能賺錢,後面的人就不能進來分一杯羹呢?為什麼只有你國企業能賺錢呢?美利堅的企業被美利堅的快速發展給寵壞了,從上世紀的朝不保夕到現在吃用不盡,那些困難時期卻還停留在一代人的記憶中。
以前的世界中,是完全的增量市場,無論什麼東西,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得出去,擴大產能是第一要務。
這樣的故事會被人廣為傳頌,某個企業家開個廠,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等著聽到的那個人帶著滿眼的小星星,相信自己也可以,過了這麼些年長大之後,準備開始重複他的道路。但等你建好生產線,你才發現市面上的產品已經琳琅滿目了,你的貨賣不出去了,但工資卻還要發,裝置還會折舊。
其實當初的那些個企業家,早就因為盲目擴大生產線正使他深陷債務危機無法自拔,往日浮華如過眼雲煙。
成功人士往往會將成功主要歸因於自己,卻忽略了,時代才是讓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時代變了,全球市場早已經進入到完全的存量市場競爭了,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來的方式在於擊敗對手。
所以設計感差異化顯得那麼重要,技術儲備變得越來越受重視,因為你總要給你的客戶找到一個,選你不選別人的理由。
所以只能壓縮成本,裁員,降價,然後對手為了活下來,有樣學樣,惡性迴圈。
可怕的是資本的反應具有滯後性,10年前的企業因為形勢一片大好而選擇背上20年貸款的時候,可能從沒想過,寒冬來的如此之快。
而這樣不上不下的日子還很漫長,這才是最可怕的,因時代而興,因時代而亡,個人的力量,其實渺小的可怕。
美利堅的企業主大部分都還沒有來得及適應,若是沒有星空出現,沒有讓現在產業躍進的這麼快,大批的企業主實際上還是能有機會逃出來的,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存量市場的爭奪是最殘酷的,就像是蘋果手機,喬布斯是信心滿滿的,妄圖奪取這個他重新定義的時代中,最高額的利潤,但是星空給了他當頭一棒。
同樣的還有英特爾高通索尼等廠商,都以為自己把握住了未來的命脈,等著再一眨眼,發現自己捏的只是未來的一根汗毛。
所以,美國國會不敢做什麼經濟制裁了,才剛剛開始,全國的企業都瞬間倒閉了一大批,若是接著這麼幹下去,恐怕死的會更快的。
像是微軟蘋果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廠商的產品,絕對是美利堅出口的大頭,特別像是軟體類,成本極低,利潤極大,放棄這些利潤,誰又能做到?
而且,失去了華國的市場,才知道這個市場意味著什麼,只佔全球14的人口,但是市場的重要性,卻是草果了全球的一半。
美國的企業以往那麼奢侈,那是因為美國人消費奢侈,美國人的消費能支撐起那麼大的市場,而現在美國人突然就不行了,失業人口的逐漸增多,製造業這些年一直都在外遷,而高科技企業則沒有真正的佔據上游產業鏈。
形勢如此發展,這是很多人所料未及的,而這也讓“美國夢”徹底的醒了。
在今年,美國一年只是針對華國軍事的技術性文章,600篇上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