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楊伊也渡河了一半,既然此戰已然不可避免,那麼全軍也不用歇息了,此時迎頭和魏人撞上就可以了!
一身戎裝的楊伊踏上河岸,就傳令後軍各部,此時朝著魏軍側翼準備進攻!
又命哨騎絞殺魏人騎探,當然了,這種命令聊勝於無,因為等哨騎追上去以後,此時大軍動作之下,哪怕是黑夜,魏人必然也已經察覺到了異動,然後必然全軍來攻,至於放棄出擊,更是不可能!
這是夜戰,若是一方敢退,那麼蔓延之下,立刻就是潰退之勢。
此戰,漢軍雖然兵力上稍微有些劣勢,卻也不多,而漢軍更重要的是文道之力的運用,這其實也是魏人屢次敗北的最重要緣由!
這一次,楊伊從涼州奔波千里而來,可不是獨身一人,攜帶的文道之士,計博士一人,學士三人,茂才七人,孝廉九十一人。
路上因為趕路,因傷不得不撇下的還有數人,不過多是孝廉,茂才也就只有一人。
這些人先是隨楊伊從天水趕往沔陽縣漢江碼頭,從此順流而下,從天水之沔陽這一路,基本上不眠不休三日時間。
雖然楊伊隨行都是挑出來的人,但是這些人本來天水一戰,就耗費了莫大心力,又是身體上一番消耗,若不是接下來走了水路,歇息了兩天,這些人都撐不住了!
不過這幾天時間,文道之力基本也都恢復,雖然身體沒能達到最巔峰的狀態,不過這些人聯動之下,楊伊已經可以為全軍加持狀態了!
兩日時間的準備,事物上給全軍補充到了最好,最起碼夜盲的不會太厲害,受關彝指令,到達了指定位置,楊伊起了高臺,看著茫茫夜色,此時牽動周圍的文道之力,吟出: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首詩寫的時一名將軍在夜間打獵的時候林暗起風,似有虎豹來,此時將軍全力張弓射擊,後來卻發現箭深入石頭的尖銳處,比射到石頭表面更神奇。
極為形象描述了將軍射石的過程,用最精煉的文字表現出將軍的箭法之強。
一般來說,這個將軍的名頭是按在了武帝時的李廣將軍身上,稱讚他的神射,只是楊伊想了一下,把這名頭安在了黃忠身上,相比當年的飛將軍,還是季漢五虎將之一的黃漢升,和季漢的羈絆更深,呼喚而出,耗費的文道之力和楊伊的龍氣少一些。
此時,漢軍的所有射手已經張弓搭箭做準備了,他們只有兩輪的時間,本來殺傷力不會太大的,但是此時不同,幾乎所有的弓箭手都感覺多了一分力,手中的弓箭也像是鋒利了少許!
此時,羅憲督率的數千騎軍,也已經朝著這個戰場撲來,只留下了一小股漢軍步軍做掩飾,當然,此時深夜,魏軍也難以發現,等著天亮,魏軍想要再做多餘的準備,時間上就徹底來不及了。
司馬機帶走的魏軍偏師,雖然也多戰馬,也是騎軍,但是晚了半日,那也就真的晚了!
此時羅憲是趕得上這一次戰役的,而司馬機卻趕不上。
畢竟,為了維持戰鬥力而進行的長距離持續跋涉行軍,與扔下一切的猛撲行軍根本不是一回事。
常規遠距離行軍,一切都是要以軍隊中的輜重大車為準的,所以一直到冷兵器時代結束,騎兵部隊都還以一天四五十里的行進速度為準,所以曾經曹魏悍將夏侯淵的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才讓人嘖嘖稱奇,所以當年司馬懿急襲孟達,每天六七十里的速度才被成為軍事神話。
但是,當拋開輜重,進入純粹的戰鬥模式,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這種情況下,騎兵可以一個時辰跑出七八十里,步兵可以在一日夜內折返兩次渡過長江,跨地百里(曹魏悍將臧霸做過類似的事情)。
而回到眼前,按照距離計算,羅憲忽然折返時距離戰場也就最多三十里,那麼對於扔下一切漢軍而言,也不過是半個時辰到一個多時辰的樣子,便可以接戰了。
當然這麼一段時間,司馬機得到訊息,還要再去掉哨騎奔跑回來的花費,去掉再請示司馬炎派去找人的時間,那也得天亮了!
而漢軍此時已然和魏軍接戰了,甚至天亮前戰鬥可能就會出現結果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就在司馬炎獲知漢軍主力疑似全軍渡過漢水後,關彝便已經引軍行至距離鄖縣城大約十里左右的地區,距離魏軍前線乾脆只有大約五六里的距離了,然後他卻不慌不忙,下令讓部隊做最後休整,又等了一刻鐘,又讓其中部分最精銳部隊開始穿戴楊伊下令集中起來的札甲,下令做最後的進軍。
而又過了兩刻鐘,也就是四分之一個時辰之後,關彝部便正式與魏軍開始接戰!
魏軍核心陣地都在漢水在此和支流衝擊形成的一處大洲位置,也就是在鄖縣城和漢水之間,而此時,因為司馬機帶走了部分兵將,再加上司馬炎臨時決斷,主力放棄了撤退的計劃。
改之和漢軍決戰的計劃,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和漢軍依靠著營地作戰了,這處營地匆忙所建,也不足以為屏障。
魏軍已然出營,和漢軍接戰,所以魏軍陣地此時已然空虛,基本上只有一些零散降服的鄉民,和一個營衛的魏軍而已,所以,這片陣地在那個營衛也主動撤離後,幾乎是瞬間落入絞殺魏軍騎探而來的漢軍哨騎手中。
這件事本在意料之中,當然無關緊要,但此時,又一個必然的選擇擺在了司馬炎面前。
“拆了東面漢水和堵水上的浮橋?”難得披甲的司馬炎,此時也站在鄖縣的城樓上,望著深夜間,月光下可能存在的密密麻麻的漢軍,對身側文士的建議一時猶疑。
“不錯。”司馬炎身邊,此時一名年輕的文士正小心建議著:“主公,此戰關鍵在於拖延時間,漢軍就是主力來攻又如何?等七公子解決了北邊的麻煩回援,自然堵了漢軍;而咱們為了糧草輸送和騎兵往來,這近處的河上幾乎到處都是浮橋,現在拆了浮橋,不就能儘量遲滯漢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