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騎之精銳,兵士皆是百人將,而今雖然被胡家所得,戰力有所下降,但是也還是魏軍最精銳的軍隊之一。
作為最精銳的軍隊,不但是戰力,也善於苦戰,又講究一個軍法嚴密,竟然還是在因為戰馬中箭不得已換了一馬的胡烈指揮下繼續向前,軍官斬殺妄自後退著,普通騎士踩著同袍與那些坐騎混雜的血水,試圖逼上前去,將這支此時讓他們又懼又恨的弓弩精銳踐踏成泥。
弓弩陣地上,明知道不可能有第三輪騎射的射聲營雖然也開始有人動搖,但戰場上唯二軍旗下的射聲營主將羅襲依舊面不改色,卻是在千眾矚目之下,兀自棄了弓矢,拔刀而躍出陣地,射聲營旗旋即跟上,周圍軍士見狀,士氣大振之餘,也紛紛效仿!
非只如此,更北面的位置,羅尚的軍旗不知為何,此時居然也在迴轉。
如今,魏騎面對的是羅襲,區區一漢軍步將,羅襲此時一句話不說,只是拔刀向前,身雖為將,卻立於諸軍之前,如此便居然讓一弓弩軍在騎兵前立住了陣腳!
胡烈此時看得此漢將,復又想起父親曾說過當年的那些漢將,此時也是怒極反笑,復又親自提馬,執旗如夾槍,親自往此處來取此人!
且不提他們二將如何振作,莫忘了,其實早在魏軍捱了第一輪箭雨之時,遙遙望見魏軍衝勢止住的張牧之便已經迫不及待晃動起了手中紅旗!
而羅襲所以如此鎮定與奮勇,便是他心知肚明,紅旗既搖動,他的兄長羅尚,還有都督閻宇都會即刻到來,而閻宇既然到來,在敵軍的悍騎,只剩下區區千人規模的限制下,如今之局,便無不可解之戰!
果然,胡烈剛剛親自來到前線,尚未與那漢將將領接戰,便本能察覺到了地面的震顫,然後面色大變;之前的羅尚拼死將魏軍頭部轉向北側;然後射聲營兩次攢射,造成魏軍巨大死傷;漢軍將領的勇氣;再加上戰場上只有魏軍自己才有成建制騎兵的錯覺,卻是讓這名沙場宿將忽略了某些本該早些察覺輕微的動靜。
而此時,終於察覺到不對以後,胡烈卻驚愕發現,戰場正南方,一支應該是一直藏在河堤後的騎兵依然越過河堤來到了平地之上,並且已經提速完成!
而且和之前對羅尚、羅襲這兩兄弟的懵懂無知不同,這支大約只有千人的騎兵當先的是一面旗,一面閻字大旗,這千騎皆是負有白羽盔,甚是顯眼,此時胡烈卻是一望便知根底。
這顯然是漢軍精銳的白毦兵。
在魏漢吳三國中,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雖然在經過關羽失荊州、漢主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不過後又經漢丞相諸葛亮治蜀後,大漢國力逐漸恢復,又平定南中,國力得以再度強盛。
而且漢魏兩國,軍事上也是漢也常常佔據主動,雖然前些年漢國軍力看似逐漸走向衰落,不過漢軍之強,卻是天下皆知。
對於漢來說,之所以能和曹魏、東吳這兩大勢力抗衡數十年,自然離不開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猛將,但是也和漢軍士的精銳存在直接的關係。
若說漢的精銳部隊,自然就是“無當飛軍”;而除了無當飛軍之外,漢還有三支精銳部隊,也就是這些精銳力量幫助漢在對外戰事上獲得了不錯的戰果。
如今這一支白羽盔著身的騎軍,自然就是漢軍四大精銳之一的白毦兵了。
就白毦兵來說,最早則是漢主劉備組建的一支禁軍。
所以白毦兵這支部隊長期以來不為人熟知,因為白毦兵主要負責保護漢主,所以是非常低調的存在
而等到漢主劉備去世後,白毦兵由陳到這位將領指揮,並且被派遣到永安白帝城一帶,以此鎮守永安這座兵家必爭之地,也就在此為天下所知。
其後,白毦兵沒有像無當飛軍、連弩士一樣參與到丞相諸葛亮北伐或者後來的大將軍姜維北伐中原中,一直在鎮守巴州,防備吳國,不過這一支半隱藏的騎軍精銳如今隨閻宇北上了。
至於閻字將旗,不用說都知道,必然是如今漢軍的統帥,都督閻宇親自來了!
而閻宇本是天下名將,白毦兵又是一軍精華;胡烈即便是再勇猛,再自以為傲,也不至於看輕了來敵,更不用說,此時漢軍騎兵已經提起速度,而魏軍騎兵又被算計成功,被活活卡住這射聲營的陣前,一時難以迴轉。
當此之時,胡烈也算是當機立斷,他回頭一望,看見身後一將,卻是不顧一切,奮力大呼:“胡淵何在!”
“末將在!”他的副將,也是他的兒子胡淵不如何不知道眼下危急,也是馬上應聲。
胡氏身為軍將世家,傳承的自然是緊密的,這一支精銳,自然也不會給予外人,所以胡烈為主將,他兒子就是副將了。
“領你自己的所部,還有之前分給你指揮的兩屯,向南面頂上去!”胡烈知道此時是危機時刻,生死存亡之時,喊的是聲嘶力竭。
而此時胡淵本能一望,他也不是無知之輩,跟隨父親征戰沙場也不短時間了,情知閻宇大名,更知道閻宇督率所部騎兵此時已經提速完成。
而此時父親卻讓他領三屯騎兵迎敵,如此之行,根本就是讓他去做肉盾之意;然而,戰場之上根本由不得半點猶豫,出於一名出色軍人的本能,他也只不過就是本能一望罷了,便即刻號令自己所領三個屯將,奮力向南迎敵!
“其餘人,不要管這漢人的射聲營了,與吾向北轉過一個彎去,殺了剛才那個漢軍騎將,再繞圈回身來,和吾孩兒夾擊這漢軍統帥,殺了他,官升三級!”
胡烈見兒子領命去,心下一鬆之餘,不顧那邊馬蹄隆隆,漢軍騎兵說話間已經就要衝到跟前,卻是奮力夾著自己的虎豹大旗,試圖排程剩餘部隊回身!
要知道,他也是冒險,雖然那是自己的親子,但是親子就能聽令嗎?
更何況是這種幾乎說得上是九死一生的命令,幸虧胡淵聽令了,那麼還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