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大勝的主帥面前,還是戰場上,當場頂撞,結果如何,張微不用想也知道,更讓他下決心的,就是據說此人很快就會成為少帥,是自己的主公。
這服軟也是情理之間的事。
“……哼,張微,你身為將門之後,居然延誤時辰,這是失職之罪,此次我方雖然大勝,但軍紀不可亂,本應嚴處,不過現在正是用你之時,你可戴罪立功!”關彝此時見他服軟,也就不再追究了,也得給張翼一個面子,自己雖然為漢主所重,但是如今資歷各方面都還尚淺。
“諾!”張微應聲說著。
見他應下,關彝此時面色略緩:“張微,你帶領騎兵,準備出發,今日大勝,西縣肯定還沒有接到訊息,我們可奇襲之,你整頓一下騎兵,等會隨我一起出軍,其餘各部在今天夜前趕上!”
沉默少頃,眾將互相望了一眼,齊齊出列,應著:“諾!”
之前都已經探知,西縣裡,這次被賈充抽調後,恐怕最多也就只有幾百兵,必是一攻而下。
此處縣域可是很重要的一個據點。
西縣古稱西犬丘或西垂,又名西城,為先秦祖地,是當年先秦文化的發源地,秦昭襄王時置西縣。
據《史記·秦本紀》等記載,秦人先祖稱自己的居住地為“西”。
按東漢時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西”的意思為“鳥在巢上”,“西”滷“同形。
而這種解釋正好印證了秦人先祖的鳥圖騰;秦人本為鳥部族,以鳥為圖騰,“鳥在巢上”,意思為鳥部族居住的地方。
同時,還有另一層意義;《尚書·禹貢》記載了“和仲宅西”的史實,即堯帝時期就有一族人稱“和仲之族”,擅長天文觀測技術,被堯帝派到西部來進行長期的天文觀測,他們所居之地稱為“西”,即後來的“西犬丘”“西垂”,具體為今天的隴東南鹽官川。
秦人本為東夷族之一支,秦人先祖既崇拜“鳥”,又崇拜“太陽”,因此,有人稱秦人先祖為“陽鳥部族”。
秦人部族一直稱自己的這塊祖地為“西”,這裡有他們的宗廟、陵園,以及城池,秦國早期的都城也在這裡。
“西縣”之地,又名“西犬丘”“西垂”;周朝時期孝王“邑非子於秦”,史稱“非子邑秦”,“居西犬丘”;中經襄公,直至文公時秦都才由西垂遷到汧渭之會;秦昭襄王時置先秦祖地設“西縣”。
而在秦漢時期,西縣則為雍涼蜀三州的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線路與支點,有語得隴望蜀,而西縣北接渭水,南通川蜀,在漢時也正好處於絲綢之路渭水線複線和茶馬古道交匯處。
西縣西漢時,為涼州刺史部隴西郡西縣,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隴西郡羌道,王莽時期曾改西縣為西治。
後東漢時,則地屬涼州刺史部漢陽郡西縣,因為鹽官乃產鹽勝地,故西縣又稱滷城。
而後東漢末年,此地域則因鹽官城而稱之滷城,為魏蜀交戰界地,雙方互相爭奪,各有懷屬(蜀漢稱之滷城,曹魏稱之西縣。)
“空城計”的傳說故事就發生這一時期。
當年季漢先丞相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大軍由漢中出發分兩路出擊時,先丞相諸葛亮就是坐鎮西縣,作為戰略預備隊應付各個戰場出現的不測。
當年先丞相諸葛亮六次北伐至少三次以西縣(或滷城)為根據地或戰場,而後來先丞相諸葛亮在失去街亭後“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其後西縣就被魏人控制至今,被築城為塞,其後大將軍姜維在沓中屯田,曾欲奪回,卻是數次皆敗。
而這次的戰役,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如今已經以大勝告終,第二個階段就是偷城了,也是主要的目的所在,西縣如奪回,將會直接威脅雍涼,可以直接攻取隴西、天水等郡,戰略形勢上,就會有一定的好轉。
……
此時楊伊在後方,正對著請示的寧毅命令的說著:“敵人卸下軍械,就地埋葬,我軍檢查屍體和姓名。”
在這個時代,大量的屍體若是不管不顧,棄之荒野,極易發生瘟疫,將屍體聚在一起埋葬,顯是最正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