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現的一些同類手機評測應用,功能設計都延續了pc時代的習慣,使用各種分門別類的測試程式分別評估cpu的整數和浮點計算速度、記憶體的讀寫速度、快閃記憶體的讀寫速度、gpu的貼圖渲染速度以及程式碼執行速度甚至上網速度等多個專案,然後各自打分最後匯總累加產生一個所謂的“評測分數”。
整體來說,評測分數高的機器,其硬體效能一定高,通常情況下會更加流暢,也更加受歡迎。
利益攸關,新機發布必然在跑分上碾壓友商競品的“不服跑個分”現象越來越流行,甚至還有廠家從pc顯示卡那裡學到了“跑分最佳化”的國際先進經驗,裝置檢測到特定跑分軟體執行時自動執行超頻演算法打雞血爆高分,反正一般使用者都沒閒心執行30分鐘一個小時的穩定性測試,通常的跑分測試都是幾分鐘的事兒,完全不怕過熱問題。
然而,“木桶定律”告訴我們,木桶能裝多少水,看的不是最高最結實的那塊板子,而是要看最矮最爛那塊板子。
具體到手機上,核心部件和基帶晶片什麼的,通常都整合在soc晶片裡面的,而除此之外的執行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這些晶片雖然沒有整合進去,但是其控制單元卻也是整合了的,其規格通常也由soc晶片定死了。
因此只要大家用的是同一個型號的soc,那麼手機的主要效能應該都是一樣的,而之所以同樣一顆晶片,裝進了多部手機裡卻有著天差地別的表現,要麼是廠商在看不見的地方縮水摳門了,要麼就是系統最佳化不到位導致的,這兩塊其實才是最需要“軟體評測應用”的真正用武之地。
“魯大師”評測應用幹了兩件事情,首先就是打出“應用貼身觀察”旗號,表示自己不使用程式模擬真實應用,而是直接貼身觀察常用應用在不同手機上的實際執行情況,“分數都是虛的,反應時間才是真的”。
其次,他們開創了更多比較榜單,比如把所有同硬體soc平臺的手機放一起比較,帶著大家圍觀這些同門兄弟相愛相殺。
各手機系統大多都有效能追蹤功能,不過那是給應用開發者用的,對普通使用者不太友好一般人看不懂,而魯大師自己設計的效能評價介面可讀性就要好太多了,而且它還支援聯網互查,卡不卡再也不是主觀感受,自己看全國排名就能看出來。
“執行時你的裝置有些卡頓,只打敗了1%的其他裝置和11%的同平臺裝置”,看到這句話大家就知道這機器著實卡的不行了,實在該扔啦,同樣生產這個裝置的廠商也該燒了祭天。
同時,魯大師除了用第三方常用軟體評測手機的效能表現,也用手機反過來評測第三方常用軟體的效能表現。
通常因為程式碼最佳化的關係,手機應用會功能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臃腫,是導致手機越用越慢的元兇之一。
針對這種情況,魯大師推出了“應用版本流暢榜”,對同一應用各版本的執行流暢情況進行排序,供使用者查詢,對應用本身進行評判。
用了“魯大師”,那麼配置垃圾的手機再難坑到使用者,不管你營業員怎麼吹噓,跑分有多高,流暢指數不高的事實暴露一切,同樣的任軟體商釋出多少新版本,流暢指數不夠高升級率卻高,那麼也是妥妥要被罵的節奏。
這樣子,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魯大師進入移動端才一年居然就舉目皆敵了,斷人財路自然招人嫉恨。
對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旗艦新機其實都是不怎麼賺錢的,新平臺新手機剛出來時良品率太低,利潤率其實沒有多少,然後隨著工藝逐漸穩定,以及設計和裝置成本的攤薄,單機利潤將逐漸上升,直到被市場淘汰賣不動為止。
以前諾基亞時代,手機廠商玩的是“高低搭配”、“機海戰術”的花樣,高階機型堆砌一堆新潮華麗功能樹立品牌高大上形象,然後依靠成熟量大的中低端手機賺取利潤,其實所謂“機海”,不過是給中低端手機換上十幾、幾十個殼,用“亂花迷人眼”“科技以換殼為本”來掩飾其稍顯落後的效能罷了。
但是這一套在智慧手機時代之後就越來越不好用了,倒不是消費者變聰明瞭不好騙了,而是其他同行壞了規矩。
自從蘋果和星空兩隻鱷魚向後闖入這片藍海之後,超額的利潤可是吸引了眾多的資本進入這個市場,許許多多的企業都被引入手機行業,加上星空和蘋果兩家開始的產業鏈化、輕資本、代工等新商業手段之後,這時候是個人懂點兒電子技術都能像以前組裝dvd一樣自己製造手機了。
市面上的手機品牌短短時間從幾十變成了幾百上千了,變成了真的“機海”,價格也是蹭蹭蹭地跳到了幾百塊,以往手機廠商的中低端“薄利多銷”戰略自然也就不好用了。
這不是真正的“價格戰”,要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質量,你賣3000我賣1000,這才叫價格戰,你賣3000的機器各方面簡配之後賣1000這叫坑人!
所以這招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麼做的廠商,在使用者心中恐怕就難改低端形象,出貨量就是巨大但利潤也難以比得上專做高階的。
星空galaxys2是不是比星空galaxys1強上10倍了呢?這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只從配置引數上,看起來不是的,但是若是從體驗上,這倒不是虛詞。
單獨的gpu,對於高畫質影片、大型手機遊戲的提升是巨大的,特別是星空galaxys2還搭載了5.5寸超清規格的巨屏,僅此一點,就超過了當前所有廠商的旗艦手機。
機身大小也比著上一代只是略微的增大一圈,重量上卻還縮減了1g;更高頻率的記憶體,讀取速度更快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從體驗上,也可以說是超出了這個數值。
還有就是軟體上的提升了,獨特的程式語言,獨特的星空os系統架構,藉助4g網路已經有了用武之地的雲端計算,許多星空商店的軟體都是租用的星空提供的雲伺服器,才最終有這種加成。
所以,任憑果粉、索粉等怎麼叫囂,但是星空galaxys2在9月13日正式開賣的十萬臺機子3秒售罄,而這還是因為官方平臺分了三秒投放。
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是9月15日,聯合京東、亞馬遜一共投放30萬臺,線下平臺等渠道將會在9月20日全線開售。
這也是多虧產業鏈的各個企業早就開始做準備了,備料千萬,產能現在一天已經提到了8萬臺,半個月之後能提升到15萬臺,一個月之後能提升到20萬臺,一個半月之後能提升到頂峰3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