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體的管理工作,顧問團這些人會幫他完成。
因此,到了他這個高度,其實已經不是管人了,而是得學會看人,學會如何用人。
比如季正雄此人,優缺點都十分明顯,偏偏賙濟民就用了這人當顧問團團長。
明明馬世民更有才一些,大局觀等方面也更好,並且原時空當中,此人也一直是李家成的左膀右臂。
然而,賙濟民卻沒有急迫地把此人調到顧問團當中。
畢竟他很清楚,馬世民這樣的人,在分
公司的九龍倉集團當中擔任舵手,作用更大。
伴隨著孩子們的逐漸長大,賙濟民需要培養和鍛鍊他們的能力,不說像馬世民這樣的職業經理人,最起碼也要像是季正雄這樣可以守成的管理人才。
再說了,周秉旭他們那麼多兄弟姐妹,肯定有適合的掌舵人來接管這些財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半年最後一個月,綠洲新城開始發射第三枚極軌衛星。
七月底,第四枚極軌衛星也再次被送到太空之中。
到此為止,太空中就有了四顆衛星了,已經可以初步建立起衛星通訊系統了。
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沒有任何意外。
有周濟民在的地方,他也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發生。
因為每一次發射的衛星,都會由他進行多次檢查,不管是燃料加註,還是元器件強硬度的問題,亦或者是陀螺儀的校正等等,所有這些瑕疵都不會逃過他的檢查。
【鑑於大環境如此,
就像此前的北極熊那一架禮炮一號空間站,很明顯就是空間站本身的元器件問題導致航天員在駕駛飛船返航的時候,直接空中解體了。
以及之前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或者白頭鷹那邊,基本上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細微問題,被忽視了,才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然而賙濟民有著空間小世界這個掛,所有這些小細節、小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也就是無法成為阻礙了。
並且由於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極軌衛星也好,航天飛船也罷,亦或者是即將被他送到太空中的空間站,幾乎都是由計算機來操控的。
換句話說,也就比較少的部分才會由航天員來操控,以此來減少失誤的發生。
並不是說信不過航天員的技術,而是在太空當中,很多時候,可不是那麼簡單容易就可以操控飛船的。
就在八月份之後,賙濟民準備把空間站送往太空之前,智慧終於是基本完成了。
從一九七一年開始,他就開始調集一百臺超級電腦來研發人工智慧,結果這都過去三年多了。
現如今,終於是看到雛形了。
人工智慧的出現,絕對可以極大推動綠洲新城的諸多產業發展,並且勞動力會被大量解放出來。
很快,賙濟民便在複製了幾個人工智慧程式之後,在空間裡製造了好幾個符合自動化生產的零部件,然後前往一家工廠開始安裝。
廠長等管理層都在一旁,看著賙濟民的動作,有些不是很理解,為什麼要用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難道還能比人,更厲害?
顧海山也聞訊趕了過來,連徐磊、曾慶豐他們聽說了這個訊息之後,也連忙跟了過來。
在綠洲新城,人工智慧這四個字,早就是爛大街的名詞了。
因為賙濟民不僅一次說過這件事,並且也列舉了國外的一些汽車工廠,人家在二戰前後,就已經開始了自動化生產。
很多密集型勞動企業,幾乎都可以利用機器代替人工來生產。
如此一來,可以極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