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部隊糾纏了許久,賙濟民不得不提出,暫緩計劃,分兩步走的態勢。
第一就是召集更多相關人才,大力研發電池技術。
其實這一點,就挺難的,因為新城這邊的相關人才並不多,並且大部分專家教授,都是身兼多職,大家都沒空。
由於新城這邊有好幾所大學,並且這些大學都是師資力量雄厚的大學,每一所學校,幾乎都有院士級別的存在。
很多科研專案都邀請了這些院士或者教授擔任顧問,更具體一些專案研發工作,其實都是一些博士研究生來完成的。
因為院士教授們也是忙不過來呀。
而不少本科生,剛入學沒多久,基礎知識都學不紮實,還怎麼搞科研?
因此,如果賙濟民不出手的話,鋰空電池技術,可能十年內都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第二就是大力發展航天工程,去宇宙中找尋代替物吧。
部隊領導聽完之後,還是覺得第一個比較實際一些。
畢竟第二步的話,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未必能找到。
人家大海撈針,好歹還能進入海里打撈。
可是這進入宇宙尋找液態紅金屬的替代物?
這不就是純純欺騙人的嘛!
於
是,部隊也開始發力了。
很多軍工集團是需要科學家,也是需要很多有知識的人才,而不是會打仗的人。
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北方戰爭走過來的英雄太多了,他們都很會打仗。
然而,現在並不需要這麼多會打仗的人,反而更需要會搞科研,能研究出厲害武器的人。
高精尖複合型人才,可遇不可求,這個只能慢慢等。
不過呢,那些能力稍微次一等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部隊可就太需要了。
因此,從一九七三年開始,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
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紛紛被招進去部隊、新城、希望小學工程等。
綠洲新城和六二小鎮這兩個地方的基礎方面,目前來說,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只是,賙濟民的好幾個科研專案,依然還是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
目前,有好幾個超級鋰空電池已經充好電了,甚至那些核電廠,直接開始供應六二小鎮和新城。
畢竟這兩座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科研專案越來越多,對電能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沒有那麼多水電站,沒有那麼多風力發電機的情況下,核電廠就發揮了巨大作用。
可是有電池也沒用,純電系統引擎,目前只能做到時速四百多公里,當汽車引擎或者直升機引擎還差不多,但是民用客機發動機的資格,都沒有啊。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這邊的發展也是陷入了瓶頸。
人才難得,想要造出好的晶片,不是砸錢就可以了,還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時間的沉澱。
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工智慧,只能等。
被他按下慢進鍵的航天工程,也同樣如此,空間站還留在工廠車間裡,曾慶豐他們天天就按部就班,沿著之前制定好的計劃。
腳踏實地,慢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