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見著像賙濟民這樣有善心的大人物,巴結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根本夠不著。
既然夠不著,那就要點好處唄。
當然了,哭窮歸哭窮,鄉鎮領導很懂的分寸,並不是真的直接伸手問好處,而是希望賙濟民可以幫幫忙。
「想讓我給你指一條明路啊?」
賙濟民頓感好笑地道:
「我的身份,想必你們都知道吧?我只是一個小教授而已,也不是什麼大人物。」
鄉鎮領
導聞言,頓時急了,卻有聽賙濟民繼續說道:
「不過,既然你們都這麼問了,那我說幾句吧。」
一聽此話,鄉鎮領導這才開心地點點頭,一副恭敬聆聽的模樣。
這個地方身處高原地帶,最好的情況,那就是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發展畜牧業,加強教育等。
經濟發展是不可能的,並不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所以說什麼都是假的。
「領導,我們也知道是需要發展教育,可是我們鄉鎮這樣的情況,您也看到了,要老師沒老師,要學校沒學校,山路不好走......」
提起教育,鄉鎮領導直接成了苦瓜臉。
他說的也是事實,沒有錢,寸步難行。
就是小鋼牙和小乾菜兩人曾經就讀過的小學校園,那不過是一處山洞地方開闢的學校罷了。
並且那處地方,還住了一個村落,人口較多,有四五百號人,這才有了一個學校。
並且這樣的學校,情況都算是最好得了。
其他很多地方的情況更加糟糕,只有幾間茅草屋搭建的交易學校。
很多學生上學,都是需要走上幾十公里的山路。
就算是大人,偶爾這樣走一走,都覺得無比辛苦,何況是七八歲的孩子?
教育資源貴乏也就算了,沒有教師才是最大的難題。
從六十年代開始,很多城裡的青年下鄉,但根本沒有幾個人願意來這片地區。
原本是分配了十多名青年來這裡,結果不到一年,全都走光了。
因為這些青年,要麼是水土不服,生病去了大城市救治,要麼是其他狀況,甚至還死了兩人。
要知道這些青年可都是好青年啊,結果來了這裡,就出了這樣的事兒。
誰還敢來啊?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鄉鎮才會成為遠近聞名的超級困難鄉鎮了。
聽罷這些話,賙濟民也沒有好辦法。
教育資源不均勻的事,跟自然環境有很大關係。
沉吟半晌,道:
「這樣吧,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這件事怎麼解決。」
他自己直接蠻幹,肯定是不可以的。
捐贈一百所希望小學,或者是上萬所,賙濟民都可以做得到。
問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