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麼多古墓,就沒有辦法挖到更多的古玩,就沒有辦法換錢。
於是,造假就成為了新的出路。
很不幸,瘦弱青年的長輩,應該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當然,不識貨也是真的,眾多瓷器當中,還有一個佛像瓷器,明顯就是國寶級珍貴文物,偏偏被隱藏了起來。
看到青年尷尬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賙濟民灑然一笑,道:
“那些瓷器呢,你要是想賣,也可以,不過,我給不了高價,而且我不會全都要,只挑幾件,如何?”
低頭沉思了一下,青年搖搖頭,表示全賣了吧,反正他是不想再看到那些瓷器了。
民國時代的瓷器,就算是造假的,其實也有一定的價值。
但,終究是有限的。
賙濟民沉吟片刻,便點頭應了下來。
接下來倒是簡單了,那個齊國車飾,是按照市場價格估價的,不高不低,青年肯定是沒虧的。
但那些瓷器,他肯定虧死了。
帶著眾多瓷器和車飾離開了青年的家,賙濟民轉頭就把這些文物給扔進了倉庫空間裡面。
算起來,他現在也不算缺錢了,但每次進行古玩交易,他還是習慣性地砍價。
其實,如果參照當前的物價水平,他如此大規模收購古董,其實是虧錢的。
可誰讓他賺錢能力逆天呢,加上心疼這些古文物,虧了也就虧了,就當做是為做慈善了。
倉庫空間裡,賙濟民拿起那個引起空間震動的佛像瓷器。
左右觀摩了一下,不得不感慨,民國時期的工匠,造假技藝幾乎達到了巔峰。
這種以假亂真的地步,就算是行內人,不細緻地檢查,估計都要著道了呢。
可惜,當初青年並沒有把這件佛像瓷器拿出去,要不然,肯定真的賣出去了呢。
畢竟,太真了!
或者是青年之前有賣過,但那些商家打眼了,所以才沒有繼續購買。
看完之後,賙濟民用力敲敲佛像。
接著再用大力,這才把佛像瓷器給敲碎了。
然而,緊接著卻露出了裡面栩栩如生的玉佛像。
玉佛像幾乎跟剛才的瓷器外表一模一樣,沒有差別。
可玉佛像看起來更真實,更加吸引人目光。
玉佛像具體是什麼來歷,賙濟民目前看不出來,但他很清楚,這玩意兒的來歷不簡單。
從漢朝之後的朝代,佛教就進入中原腹地,並且落地生根,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
在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當中,佛文化已經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能很多人不喜歡佛教,也不信這玩意兒,但毫無疑問,佛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非常特殊的。
借用杜牧的一首詩裡的兩句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佛教在三國之後的南北朝,就已經非常興盛了。
收起玉佛像,賙濟民又繼續端詳了一遍齊國車飾,也是歎為觀止。
古代科技水平落後,但工匠技藝絕對是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