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賙濟民倒是很欣慰。
今天是第二次在固定的四合院賣海鮮了,如果可行,以後也可以按照這種方式進行。
如此一來,他就不用那麼辛苦地轉運海鮮了。
同時還可以更快地把海鮮銷售出去,讓更多的市民可以吃上海鮮。
隨著他開啟大門,攤子上已經擺好了冰鮮的金槍魚,儘管寒氣逼人,但依然擋不住商販們熾熱的腳步。
大!
這些金槍魚是真的大啊,比上次的還要大很多。
金槍魚沒有活魚,從空間裡撈出來的時候,它們的血液就必須放幹,要不然指定不能吃。
當然,內臟可以留存。
但賙濟民卻偏不,因為內臟聚集多了,真的可以為空間的老虎等食肉動物提供飼料。
而空間田地的肥力來源,之前是靠異能量,現在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了。
有家禽家畜等提供的糞便作為肥料,也有莊稼提供的。
特別是賙濟民在搜尋植物蓄肥的眾多辦法中,其中一個是最讓他印象深刻的。
那便是秸稈還田。
因為秸稈中蘊藏豐富的鉀、鐵等元素,對植物生長有很好的作用。
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當中,秸稈還田也一直被農民很好地運用著,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跟家畜糞便一起自然腐爛,二是焚燒。
第一種辦法不需要多說,賙濟民小時候經常幹這種事。
前世身為南方人,每年秋季割完稻子之後,稻苗還會收拾好自然曬乾,然後用牛車拉回家裡當牲畜過冬的乾糧和防寒物品。
八九十年代,南方的冬天也是經常下雪,氣溫低至零下。
所以南方的牲畜過冬時,也必須注意保暖。
而最讓賙濟民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年冬季,下雪天還得去牲畜的牛欄清理牛糞。
把這些牛糞堆積在隔壁的糞房進行漚肥,等到來年夏天,才會把這些已經漚好的秸稈和糞便混合物重新撒回田裡,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很多肥料了。
第二種焚燒秸稈的辦法,確實很方便,但容易引起火災,同時肥力也不會有很多。
焚燒秸稈需要像燒炭那種方式,才可以獲得充滿鉀肥的秸稈肥料,要不然,就是白白浪費了。
所以,空間有如此多積蓄肥力的辦法,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了。
加上現在的空間也已經今非昔比了。
之前在費爾幹納盆地的時候,空間就已經急劇膨脹到了二十二萬畝的面積了。
現如今呢?
在經過霧都博物館、霧都周邊的城堡等幾百上千年的古文物珍藏洗禮之後,此時的空間已經膨脹到了一百萬畝的巨型空間。
幾乎可以銳變成為一個小世界了。
要知道,百萬畝面積等於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比一千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面積的小島的一半還要大了。
這麼大的空間面積,足以構建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了。
當然了,老虎、黑熊、野豬等大傢伙還是需要隔開才行,要不然,用不了多久,牛羊馬等食草動物肯定要被霍霍沒了。
像空間裡的老虎,幾乎是遠古時代的劍齒虎一般的體型了。
畢竟遠古劍齒虎的體型可以達到四百多公斤,體長接近三米。
而賙濟民測量過其中一頭最大的老虎,同時也是變異黑虎,體長超過兩點八米,體重高大四百二十八公斤,端的是巨無霸。
老虎中的虎王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