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萬人到如今十幾萬人的規模,小鎮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堪稱奇蹟。
太陽能發電廠的規模最為宏大,由太陽能電池板帶起來的農業耕地,面積已經突破一萬畝了。
按照管理層的規劃,接下來五年,要突破十萬畝的規模。
因為這不僅僅是小鎮的電力供應需要,更是生存需要。
小鎮四周,幾乎都是沙漠與荒漠,最辛苦就是每次沙塵暴來臨的時候。
為了減少沙塵暴的襲擊,那麼向沙漠深處進發,種植更多的樹木,為小鎮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是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規劃。
而發電廠作為先行者,自然是當仁不讓地肩負起這個重任了。
賙濟民驅車逛了一圈小鎮之後,感慨萬千,把張清泉他們幾人放在路口,他就回了石屋。
如張清泉所言,他幾年前搭建的石屋,非常乾淨,確實是一塵不染。
看得出來,李雨竹和萬小華她們是真的用心了。
他在石屋待了一會兒,就去旁邊的菜地了,裡面的蔬菜長勢還算可以,但已經不如他在的時候那麼綠意盎然了。
看了一眼菜地旁邊的一塊蚯引養殖基地,賙濟民蹲了下來,翻看泥土,檢視蚯引的生長情況。
可能很多人不喜歡蚯引,但蚯引糞卻是好東西,並且有蚯引的土地,肥力都不差。
當年,62小鎮能種出蔬菜,除了從百公里外的地方,用馬車拉來的水塘裡的淤泥之外,更多是靠賙濟民提供的蚯引。
畢竟外界的淤泥,十分有限,運輸過來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更多都是普通的泥土。
而普通泥土幾乎是沒什麼肥力的,想要種植蔬菜,那可真是太難了。
因此,當初賙濟民就想了不少辦法,其中養殖蚯引,就是其中的辦法之一。
“啊,周大哥,你回來了?”
菜地門口,萬小華突然出現,驚呼起來,“真是太好了,周大哥,你回來就好了,我們都好想你呀。”
賙濟民回頭看笑了笑,指了指蚯引基地,道,“這就是你想我的方式嗎?這麼對待這些蚯引,你們以後還想不想在62小鎮繼續待下去了?”
離開小鎮之前,他就叮囑過萬小華和李雨竹她們,要好好對待這塊菜地,因為這是生活保障的來源。
小鎮外面,全是沙漠,只有小鎮裡的菜地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蔬菜,就不必依賴外界的供應。
特別是現如今十幾萬人的規模,根本不可能全部靠外界供應。
萬小華聞言,臉色拉了下來,蔫道:
“周大哥,這可不能怪我們,不僅是我們這裡變成這樣,連小鎮其他菜地,也幾乎都是這樣的情況。”
“小鎮已經成立了專家小組進行研究,結論就是62小鎮的氣候環境,確實不太適合蚯引的生存…..”
聽到對方的話,賙濟民臉色沉了下來。
關於這個問題,當時他在小鎮的時候,就已經有專家討論過了。
處在沙漠地帶的小鎮,氣候環境十分惡劣,晝夜溫差很大,降水量很低、沙塵暴等等眾多客觀因素,對於想要紮根這裡的人和動物而言,絕非易事。
什麼破壞沙漠脆弱的生態環境,這一點,在小鎮來說,是沒人考慮的。
他離開小鎮一年多了,沒想到就出現這樣的情況,看來他必須得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一趟這裡啊。
要不然,長時間不來這邊,小鎮只會衰落下去。
“行,我知道了,這個問題,我會解決的。”
說罷,賙濟民看了看萬小華,突然道,“之前在家裡的時候,你爸媽問我,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按照下鄉的原則,一般都是需要五年,或者以上。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有些人很喜歡鄉下生活,直接就結婚生子,在當地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