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他已經打電話確認過了,賙濟民現在在家。
此時的周家,一家人都或坐或蹲或站地在廚房門口或裡面,嘰嘰喳喳地聊著天。
第一天學習電腦,練習打字,這種體驗太新奇了。
黃小花聽得很認真,叮囑盼娣和來娣兩人一定要認真努力,不要辜負了周大哥的一番苦心云云。
廚房裡,賙濟民正在製作著美食,是孩子們最愛吃的滄海遺珠和崑崙鮑甫這幾道菜。
剛好是食材充沛,所以便讓她們吃個夠吧。
見識了這幾道難處理的菜餚之後,孩子們都會來幫忙,減輕她們這位老父親的負擔。
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準備上鍋開始煮的時候,老林他們登門拜訪了。
有客到,賙濟民就沒辦法繼續待在廚房了,只能交給黃小花來完成接下來的烹飪工作了。
另外,還得加菜,畢竟客人有不少呢。
會客室這邊,賙濟民跟老林打過招呼後,這才看向袁老,很是尊敬地跟後者寒暄。
見他這個態度,旁觀的老林和呂千祥都暗暗滴咕不已,難道這位小袁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才?
對於賙濟民尊敬無比的姿態,袁老卻有些羞愧,同時也非常感動。
從文津街到南剪子衚衕這段路程,他已經瞭解到賙濟民的身份和作出的部分成績,內心的敬佩油然而生。
明明賙濟民的成績遠超他這位‘老農’,卻還如此尊敬他,實在讓他感動。
“畝產七百公斤嗎?袁老…..袁老師,這個成績非常了不起,你們做的得真好!”
賙濟民眉毛微微一皺,旋即展顏笑道。
前世,他也是一位南方人,知道水稻畝產七百公斤是有多麼了不起的突破。
但其實,這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千禧年之後,雜交水稻的畝產一直在增長,不斷突破,後來更是直接突破到了一千五百公斤的成績,震驚世人。
可那個時候,已經是袁老步入老年時代的成績了。
並且,那個時候,其實內地已經不缺糧了。
甚至,還有很多人,不僅沒有節約糧食的習慣,更是出現了不少浪費糧食的情況。
還有人看著雜交水稻突破一千五百公斤的新聞,吐槽要這麼多糧食幹嘛?
這種鍵盤槓精,就應該拉去小黑屋餓他個十天八天,或者讓他去一九六零年,體驗一下沒飯吃的絕望和無助。
“周主任,您是對畝產七百公斤的成績,不滿意嗎?”
袁老旁邊的一位老農,看清楚了賙濟民剛才皺眉的一瞬,不由壯著膽子,不服氣地問道。
畝產七百公斤,已經是他們這些老農在袁老師的帶領下,辛勤勞動的成果。
可眼前這位周主任,卻不太滿意,這不是否認他們嗎?
連老人、老林等大領導,都認可了這個成績,這位周主任憑什麼皺眉?
“老李,不要對周主任不敬,那些雜交水稻的技術資料,還是周主任給我的呢。”
袁老師見狀,暗道壞了,連忙拉著暴脾氣的老李,心懷愧疚,自責地說道:
“是我沒有做好,實驗田裡,能做到畝產八百公斤,可是十萬畝的試驗田,卻降到了七百公斤,肯定還有改進的地方………”
賙濟民搖搖頭,打斷了袁老師的話,道:
“袁老師,您真不用這樣自責,畝產七百公斤的雜交水稻,已經完全可以在全國推廣開來了。”
“我會向領導們提議,全面推廣雜交水稻的種植,提高我們的糧食產量,這件事應該是當前最為迫切的需求……”
“而袁老師,你們研究所接下來的工作任務將會變得無比繁重,首先需要做好的是雜交水稻種子的培育工作,其次是研發畝產九百公斤、一千公斤的雜交水稻……..”